专家研讨电影《战旗飘飘》 ——
充满“诗意现实主义”的乡村振兴题材力作
栏目:乡村振兴进行时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广大农村兴起了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日前,由魅力映像影业联合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成都传媒集团、蜀都乡村振兴公司等十余家出品方共同创作出品的全国首部乡村振兴题材电影《战旗飘飘》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该片主要讲述了旌旗村党支部书记马先贵带领村里年轻人,充分发挥党支部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抢抓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的故事,被喻为新时代的《咱们村里的年轻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视专家、知名影评人、乡村振兴研究专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专家,以及媒体代表和影片出品方、导演、主演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对电影的主题创作、主旨思想、艺术特点、人物塑造、拍摄手法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和解读,大家一致认为《战旗飘飘》画面美,音乐风格强烈、很添彩,叙事通俗,充满“诗意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该片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做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导向与正能量激发观众、引领观众、感染观众。他认为,《战旗飘飘》有生活的质感、扎根于人民,进入第一现场,给观众以强烈的新鲜感和“现场感”,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人文情怀,展示了全新的乡村审美感受。

  对于影片人物的塑造,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觉得最大的感触是,《战旗飘飘》表现了当前现实的复杂性,塑造了具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农村正在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变化。

  从题材上来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坦言,在电影市场上,以乡村振兴为题材而进行创制的电影目前还不多,《战旗飘飘》是一部既具有现实主义表现力,同时又将当代乡村新景观做了多重源溯、对美丽乡村做了礼赞的影片。“影片将精英视角和平民化、大众化的艺术手法自觉结合,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是对民族国家话语的书写,饱含着人文关怀,同时具备通俗娱乐的类型化的叙事特色。”丁亚平说。

  在《当代电影》杂志社长皇甫宜川看来,电影《战旗飘飘》在紧扣时代主题、传播主旋律的同时,展现出新农村的当代风貌、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以及乡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影片揭示了当下乡村真实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对土地和发展的思考,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用电影化的方式建构了一个颇具当下性的乡村景观,是一部现实意义很强的乡村振兴题材影片。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指出影片中有6个隐喻,并表示和平年代里,硝烟弥漫的战场虽然不在,但是对于村干部来说,乡村振兴的战场一直都在。“片中数次飘扬的旗帜象征的便是初心和目标,而影片中拆除的砖厂代表着意识中的短视、自私,重建的新家园、新的世界则暗含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李春利说。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该片深刻展示出了农民与土地的情感,具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同时提出乡村振兴在当今民族复兴中的现代意义和社会价值,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电影佳作。

  知名影评人谭飞指出,影片深入生活、创作真诚、付出心血、触动观众,传递出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怀、接地气的现实主义佳作。

  知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宋方金则认为,《战旗飘飘》是一部“三交之作”,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交接之作、乡村内部与乡村外部的交锋之作、乡村基层新老干部的交替之作,是我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之间伟大进程的影像化展现。

  研讨会上,来自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和农业农村政策研究方面的专家等也纷纷给予《战旗飘飘》很高评价,认为电影紧扣时代脉搏,突出乡村振兴主题,政策解读准确,是一部乡村振兴题材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