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土壤,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访广东省中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江梅
栏目:文联新声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按照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决策部署和广东省委打造文化强省、塑造与广东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的工作安排,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市,提出了建设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的目标。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广东省中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江梅,就中山市文联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家,立足文联职能、发挥文艺优势,围绕中山文化强市建设开展的文艺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经验展开了探讨。

  伟人故里城市形象的传播者

  记者:中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这是大家对中山市最深刻的印象,请问中山还有哪些超级“IP”,近年来文联系统在传播城市“IP”上做了哪些工作?

  陈江梅:除了伟人故里,中山还有很多含金量十足的城市名片。中山曾获联合国“人居奖”,6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6次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连续3年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是我国首批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交流活动,用文艺为城市发展展风采、聚人气、添活力,把伟人故里的良好形象塑造好、传播开。

  去年,我们承接举办了国家级文化盛会“花动菊城风起香山”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8个民族、总数近千人的34个文艺队伍,以及几十位著名民俗学者、画家齐聚。活动吸引人民日报、央视等30多家新闻媒体到中山采访报道,海内外80多万观众收看视频直播,获评2020年“中山十件大事”。举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山样本”主题采风创作,李舸、居杨、李洁军等15位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摄影家齐聚中山参加活动。中山市香山文学奖、“方成”美术展、“黄苗子”书法展、“郑景康”摄影展、“十大歌手大赛”、美文大赛等品牌活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已经连续举办6届的华人华侨征文比赛、连续举办5届的“艺术未来”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搭建了中山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平台。谌勇独唱音乐会、梁厚祥“瑶”影像专题展等,在北京成功举办。《MACAU·澳门》集体创作、岭南阿卡贝拉音乐节等,是我市协同共建粤港澳人文湾区的重要举措。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承接引入、策划开展国家级、省级重要文艺品牌活动,用文艺引领和展现城市新变化、新风貌、新征程。今年我们将面向全国开展中山城市形象主题曲征集及展演活动。提升香山文学奖、“黄苗子”书法展、“方成”美术展、“郑景康”摄影展等品牌在全国、全省的知名度和参与度。依托中山漫画良好基础,探索设立“方成杯”中国漫画展。

  本土优秀文艺作品的创造者

  记者:“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本遵循,请问去年以来中山在保护文化基质、涵养文化土壤的基础上,推出了哪些具有城市特色的文艺作品?

  陈江梅: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杰地灵、文脉兴盛、名家辈出。近现代以来,中山得风气之先、领风气之先,孕育了独特的香山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诞生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文艺大家,中山的漫画、水彩、合唱、诗歌、网络文学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建设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的底蕴和依托。近年来,我们从深厚的中山文化土壤中不断汲取养分,牢记创作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本土原创文艺精品,为中山建设创业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去年,中山市共获得国家级文艺奖项50余项、省级以上文艺奖项260余项。粤剧《朝夕星辰杨殷》入选2018至2020年度广东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计划。纪实文学《热血殷红》获广东省文艺精品扶持。群舞《爸妈我想你》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小说《未完成的肖像》获第十届“鲁迅文艺奖”。纪录片《警察的故事》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纪录片十优作品。市美协13件作品入选中国美协展览、4件作品获入会资格。市书协40人89次获省级以上入展、奖项,陈剑锋连续3次入展中国书协展览。市摄协47人次74件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影展入选或获奖,李晓群抗疫摄影作品登上《中国摄影报》头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全力打造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中山原创精品力作。继续做好入选国家、省、市文艺项目扶持的重大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的跟进推动。落实《中山市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规划》,推动健全全市文艺精品引导激励机制,打造新时代中山文艺高峰。

  基层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务者

  记者:地标为谁打造、引领如何落地,是中山建设文化强市必然要思考的问题。请问中山市文联如何在“深入一线、扎根生活”中彰显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的定位和作用?

  陈江梅: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是我们建设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文艺工作“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最终答案。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弘扬“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把服务基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活动500多场,服务市民群众几十万人,文艺家倾情服务基层群众蔚然成风。

  去年,我们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举办声势浩大的文艺展演、公益服务、彩绘美化等文艺“创文攻坚”活动,为中山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金字招牌”增光添彩。举办文艺精准扶贫慰问演出、义卖捐赠,公益艺术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厂企。市书协“写春联送万福进万家”,市音协“我和名师有个约会”、广东原创乡村民谣大赛,市诗歌学会香山诗歌大讲堂,市曲协“粤韵笙歌”曲艺晚会,南国美文大赛,小榄菊花会、西区醉龙文化节、坦洲咸水歌文化节等,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引导文艺界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惠民活动,实现奉献精神食粮和汲取创作营养双丰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市“创文”工作,以及书香中山、全民阅读等活动,开展系列主题文艺宣讲展演。

  德艺双馨文艺队伍建设的推动者

  记者: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离不开文化人才资源的强力支撑。近年来,中山在体制机制和具体举措上,就培养文艺人才队伍作了那些探索?

  陈江梅:提出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的目标,体现了中山的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同时也对文艺队伍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文联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团结引导水平和服务管理能力,把文艺工作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我们聚焦更加突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及时推动出台中山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提出18项具体改革任务。率先在全省实现镇区文联组织全覆盖,将10个新文艺团体纳入联系服务体系,行业文联拓展至7个。加强“网上文联”建设,打造温馨和谐的线上线下“文艺家之家”。通过协会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主席团专业分布、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邀请李海鹰、冯双白、李舸、刘斯奋、刘华、苑利、李仙花、李春雷、刘向东、张执浩、蒋述卓、江东、崔伟、王忠勇等文艺名家,到中山传经送宝、传带新人。香山文学大讲堂、书法“青年先锋”计划等一大批活动顺利实施。2020年,中山市陈锦昌、高永入选广东省从艺70周年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名单。

  下一步,我们将在文艺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激励文艺家践行“三牛”精神。不断拓宽工作视野、延伸工作手臂,强化对文艺行业尤其是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和联系服务。加大基层青少年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实施文艺人才培育计划。按照《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要求,树立文艺行业新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