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射性氚吉祥物”,一点也不吉祥!
栏目:艺苑走笔
作者:唐西仁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日本复兴厅制作并发布了一份传单。在这份传单中,“放射性氚”被拟化成了“吉祥物”的可爱角色。这份传单是为了宣传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放射性氚的“安全性”。日本复兴厅的“设计阐释”认为,以吉祥物的形式表现“放射性氚”,可以获得“平易近人”的效果,为“氚”创造一种亲近感,让人觉得“放射性氚”人畜无害。但是,多位外国科学家表示,福岛核污水中,除了氚之外,还有许多已知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包括锶-90等,这些是比氚危害性更大的放射性物质。企图用“氚吉祥物”掩盖核污水中可能含有其他放射性物质的事实,被网友讽之为“奇葩操作”,日本国内舆论也掀起了谴责的浪潮,使其不到一天就被迫下架。

  吉祥物是当下社会中的“常客”。它以可爱的造型、丰富的寓意,帮助人们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为生活带来了不少趣味,也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吉祥物设计可以归入艺术的范畴,也应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艺术表现的对象多种多样,表现的手法丰富多姿,这也是艺术具有动人魅力的重要原因。艺术当然可以表现假恶丑,但必须记住的是,艺术的永恒追求是真善美。即便表现丑陋、虚假、邪恶,目的也是通过鞭挞黑暗、揭示丑恶,引导人们更加肯定和向往光明、善良。绝不能把艺术当作丑恶的遮羞布,企图化丑为美、文过饰非、颠倒黑白,这样不但违背了艺术的真谛,也无法实现艺术的价值。给“放射性氚”贴上“吉祥物”的标签并妄图以此混淆视听,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日本的“放射性氚”即便穿上了“萌萌哒”的外衣,各国正义人士一眼就识破了它“吉祥其外,毒害其内”的本质。

  由此,又想到艺术创作的伦理问题。宽泛地讲,这也属于“艺德”的范畴。艺术创作是自由的,但所谓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更不是任性胡为,而必须以不侵犯人类正义、法律规范、公序良俗、科学常识为前提。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艺术总会反映一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艺术质量高下的重要决定因素。即便那些以抽空思想内容为号召的艺术类型,实际上也建立在某种思想观念基础之上。同时,艺术是用来欣赏的,也是诉诸“心赏”的。不论是客观的社会现象,还是某种思想观念,经过艺术之手的改造,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总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而日本“放射性氚吉祥物”不过是以艺术的幌子行欺骗之实,走向了艺术的反面,越是卖萌,就越让人反感。

  正因为如此,艺术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坚守正义的原则,不能把创作技巧用作害人的工具。行文至此,想起8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队伍里,有一支所谓“笔部队”,他们以笔作枪,用或“绚丽”或“抒情”或“壮烈”的文字践踏正义、隐善扬恶,为侵略者涂脂抹粉,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如果纯从写作技巧上而言,这些作家或许也算“妙笔生花”,但他们如刺刀般的笔下盛开的是邪恶的罂粟,散播着不亚于军事侵略的罪恶。殷鉴不远,今日的“放射性氚吉祥物”,与当年的“笔部队”正有几分相似。

  或许有人会说,艺术具有不同类型,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先锋艺术更强调“反叛精神”,倡导对于既有的突破,有些著名作品晦涩难解,甚至惊世骇俗。这也是实情。但是,从长远来看,作为先锋艺术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基点的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恰是与社会发展潮流和动力内在契合的,这也是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日本“放射性氚吉祥物”这样的设计不仅毫无先锋性可言,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人类正义的底线,已经沦为日本政府掩耳盗铃的工具,不仅丑陋,而且下作,为国际社会正义力量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