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纪录片《奇妙之城》,大家表示——
“城市精神与十足网感”是城市纪录片成功的关键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纪录片《奇妙之城》海报

  这几年在国产纪录片中,城市纪录片作为一种类型正在崛起。过去我们是把城市作为纪录片拍摄的背景,现在它已经从背景转变为主体。

  每个人都有家乡,都有乡情乡念,这样一种情节应该说是《奇妙之城》里最吸引人的东西,也许拍摄的地方不是我的家乡,但是这种心绪、心态、情怀是今天我们民族最宝贵的一种精神财富。

  自开播以来在全网获得139个热搜,话题总阅读量超过74亿,豆瓣评分8.6分,全网视频播放量达10亿,站内女性用户占比超过80%,极大地开拓了传统纪录片高质量用户群体的边界……3月22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京举办的纪录片《奇妙之城》研讨会上,阿里文娱优酷人文负责人孙晓光与主创代表、阿里文娱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纪录片《奇妙之城》总监制张伟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出这部城市纪录片所取得的成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编辑唐俊将《奇妙之城》评价为“城市纪录片的一部爆款”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创作理念、作品内容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该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

  《奇妙之城》是一部人文旅行城市纪录片,陆续走进贵阳、重庆、厦门、西安、克拉玛依、青岛6座城市,以生活于城市中的手艺人、美食家和艺术家为切入点,呈现具有城市内在精神的人物故事,并以明星个人视角,探寻每座城市蕴藏在日常中的奇妙之处,从而描绘不同城市的文化内核、城市之中人的内在精神。

  城市从背景变为主体

  “这几年在国产纪录片中,城市纪录片作为一种类型正在崛起。过去我们是把城市作为纪录片拍摄的背景,现在它已经从背景转变为主体。”唐俊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的城镇化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城市作为自己的家园,如今的城市也越来越意识到纪录片是塑造城市形象、进行城市推广的重要方式,纪录片的商业性不是很强,国产纪录片长期受制于经费不足,如果能和文旅产业结合,将有助于纪录片的发展。“城市纪录片是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发展城市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国和创新的一个新的思路和实践。我们正是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树立城市文化的品牌,助力文化创新。”孙晓光说。

  该纪录片制作方邀请了周深、白宇、许魏洲、王晓晨等艺人参与拍摄,用明星和素人的双重视角来展现每一座城市的奇妙之处,描绘不同城市的内在精神。项目从2019年9月左右开始策划,历时一年半,其间经历了疫情等困难,最终完成了拍摄和制作。“我们的设想是明星不再是明星,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而我们拍摄的普通人,在他们的舞台上,就是明星”,张伟表示,这其中核心的载体就是城市,“当今中国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自己的故乡,来到新的城市打拼奋斗,又适应了新的城市生活,他乡即故乡,故乡即他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故乡有了新的、更深入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家乡,都有乡情乡念,这样一种情节应该说是《奇妙之城》里最吸引人的东西。也许拍摄的地方不是我的家乡,但是这种心绪、心态、情怀是今天我们民族最宝贵的一种精神财富,就是应把这个东西表现出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选择明星要有眼光,要看这个明星在多大程度上跟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相契合,也可以选那种相背离的,既要自然而然,又要精心设计,还要找准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人物。拍明星是一种思路,那座城市的杰出人物,比如科学家、英雄以及他们的后代,都是可以寻找的对象”。

  “《奇妙之城》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把明星元素加入到纪录片里,而且用明星和素人双向叙事的角度,通过鲜活的人情、人事去发现一座座城市,穿透城市外核,捕捉城市灵魂,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一座座城市的奇妙之旅。透过纪录片,我们看到无数像我们一样热爱生活、心怀梦想的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为城市注入生命和灵魂,我想这正是节目制作的初心和意义”,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表示,希望正在策划的该节目第二季能走入更多的城市,特别是人们不那么熟悉的城市,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国不同城市的魅力。

  让纪录片更有“网感”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对于包括城市纪录片在内的纪录片,我们还是追求它因时间而积累的重量,我们强调它因为内容的开掘而具备的价值高度,但纪录片可否轻盈一些?以前人们不会这么去想,认为这是综艺节目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这部作品是在探索一种更加具有鲜明‘网感’的特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说。唐俊具体分析道:“《奇妙之城》为增强纪录片‘网感’提供了一个范本。如今,网络视听平台已成为纪录片传播的‘总频道’,份额应该超过了传统电视台。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纪录片作品还是按照电视纪录片的模式在创作。如何改变电视纪录片的模式?有一些方式可以采用,比如创造性地使用明星加素人的手法,还可以采用轻快的叙事,例如在转场方面,传统纪录片总是用几句解说词转过去,或者有规范的转场,而具有‘网感’的纪录片的转场往往不着痕迹,像《奇妙之城》走进重庆那一集的转场就由一个火锅镜头带过。另外,‘网感’还体现在不追求严谨、均衡的结构,传统纪录片很讲究每个故事都是七八分钟,比较均衡。”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认为,《奇妙之城》“可以说是一部展现‘80后’‘90后’乡愁的纪录片,这一代人成长的20年是整个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20年,也是社会流动性非常大的20年,这些年轻人重访自己的故乡,本身就是跟自己的对话,虽然其中有明星,但不是窥探明星的私生活,而恰恰是激发了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的共情,包括他们中的一些人去探索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一些‘苍蝇馆子’的情景,这是对他们个人生命经验的一种尊重”。《光明日报》文艺部编辑牛梦笛说:“《奇妙之城》引发的是年轻观众对于乡愁的讨论。相较于传统纪录片来说,《奇妙之城》延续的是传统纪录片的样态,但它在题材上做了突破,邀请艺人参与录制,开启明星和素人的双向塑造,拍出来的是人间烟火气,主动拥抱了流量,又用纪录片的真实力量让流量变成了质量。”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表示,《奇妙之城》重点表现的是主人公当下的心态和情绪,这种心态和情绪是带导向的,这种导向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情绪色彩,这种情绪色彩是带感染力的,这种感染力同时勾连起观众在观赏的当下所产生的情绪,也就体现出来网络纪实作品鲜明的互动性。另外,纪录片结构的方式和拍摄风格都比较散文化,因此解说词经常有貌似不经意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表示, 《奇妙之城》采用平民视角,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回归到生活与现实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主创团队最初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