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极具人情温暖的精准扶贫画卷
栏目:文艺界在行动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亮相国家大剧院,立体呈现——

一幅极具人情温暖的精准扶贫画卷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剧照 刘海栋 摄

  作为在京展演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之一,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 11月6日、7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11月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演艺集团主办的该剧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七年间,三湘大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进行了艰难卓绝的实践和非凡的努力,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聚焦发生在扶贫路上的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通过序曲《浏阳河》 ,以及《风起十八洞》 《奋斗》 《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步千年》《幸福山歌》 《大地赤子》 6幕和尾声《在灿烂阳光下》 ,为观众立体地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极具人情温暖的精准扶贫画卷。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介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湖南正在交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亮丽答卷。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创作正源自于脱贫攻坚伟大进程和非凡实践,是文艺工作者在精准扶贫首倡地文艺舞台的首创之为,得到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剧中真实的人物原型、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演绎史诗、诠释扶贫干部牢记初心甘于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扶贫题材:敢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选择这样一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题材——扶贫题材,是相当有魄力的。同时,我深深感受到其带有现实题材作品鲜明的特征,敢于直面贫困,直面贫困中所内涵的非常深层的问题。 ”在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看来,一些现实题材作品,其实碰触的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挑战和问题,“现实题材创作之所以难,难就难在有没有勇气和胆量真正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如果不碰触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关乎时代的重大矛盾,那么现实题材选材本身的意义将大打折扣,而《大地颂歌》敢于直面现实,将躺在贫困的名义之下不思进取等问题突出出来,并将其融入整个艺术创作的视野中,这个勇气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该剧主题又是非常积极的,在揭示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同时,给出了一种前进的力量、光明的力量”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认为,该剧成功发掘了伟大事业蕴藏的伟大精神,脱贫攻坚是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然蕴藏着伟大的精神。“ 《大地颂歌》塑造了一个个新时代的典型形象,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工作细节,表现了人性的精神高度和思想境界,就比如该剧成功塑造了扎根农村、矢志不渝、勇于担当、奉献百姓的扶贫干部‘龙书记’形象。典型形象所达到的高度,就是这个时代艺术的高度,艺术作品有责任把这种真实人性的高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反映出来、表达出来。 ”

  “脱贫攻坚是我们土地的颂歌, 《大地颂歌》这个名字非常贴切,有历史感、有时代感,是对重大历史进程的记录。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向云驹表示,最近一些反映十八洞村的影视作品、舞台作品大都围绕个人命运展开,缺少整个十八洞村的变化以及政府在中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十八洞村需要一个宏大和全面的视角来呈现, 《大地颂歌》完成了这样一个任务,叙述十八洞村,但是不局限于十八洞村,以湘西之事讲湖南,以湖南之事讲全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舞台形式:打破常规艺术表现手法

  诗歌、话剧、独唱、合唱、独舞、群舞……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创新表现手法,以多种艺术表达方式,表达一个宏大的、厚重的、深邃的艺术主题,并辅之以现代科技,为观众带来互动式、沉浸式体验。

  在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看来,这是时代推动产生的结果,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在展现这个时代审美特征时,展现了这个时代的视角。“我们可以有古典的、经典的,非常纯粹的艺术,也可以有具有这个时代特征、年轻人喜欢的舞台呈现方式。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歌舞剧,不仅是舞蹈,甚至有一些片段是舞剧,也看到了话剧,看到了晚会,甚至看到了类似于谈话类节目的表演,但是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炉,和谐地表现了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罗怀臻表示,当然可以有一台戏曲,或者一台话剧,或者其他传统表演艺术样式来表现这个历史的宏大进程,但是我们也不排斥像这种全方位的、多视角的、带着历史透视感和现实表现力的方式,而现在看来这样的方式效果很好。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固定的,永远都在创新,都在为了表达的需要挣脱旧的形式束缚,向前推进。这部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显然已经不再是平常人们说的简单的艺术形式创新了,而是使得宏大的、具有历史感的思想内容,被完满地表现的艺术整体创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对剧中多媒体展示的湖南地缘风貌印象深刻,“剧中的方言词语、苗族民俗,还有大家熟知的湖南民歌《浏阳河》 ,尤其是从开头到结尾都有鲜明的地缘美学风貌,是一部很好地宣传湖南民情风俗、时代风貌的作品” 。

  冯双白认为,剧中的舞蹈非常亮眼。“剧中舞蹈有时是人物心理的呈现,有时是时代氛围的体现,有时是剧中人自我情感的抒发,有时是全剧精神的符号,既是剧中的氛围和情景的展现,同时还具有精神表征的特点。它带有某种抽象性、象征性、意象性,这样意象性和象征性的舞蹈创作表演,在《大地颂歌》里面,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史诗歌舞剧中‘史诗’两字的重要特点。 ”冯双白说。

  专家们表示,真挚、深厚、浓烈的情感性亦是这部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谷智鑫、何炅、张凯丽、万茜等演员表演情感充沛,极富感染力,尤其是通过影像叠加呈现的牺牲扶贫干部的肖像以及一页页的扶贫日记都让人深感震撼。 《大地颂歌》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深入到十八洞村等扶贫一线采风,听村里老人介绍家中新变化、听扶贫干部介绍情况,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被火热、生动、悲壮的脱贫伟业感动的他们,又竭尽所能将这种感动融入到创作、表演中,进而传递给观众。会上专家也围绕经典唱段、细节处理、强化歌舞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不断创作出展现人民奋斗历程、振奋人民精神、陶冶人民情操的优秀文艺作品,希望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能够多创作这样能够永久留存下去的经典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表示。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