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视频背后是故事
——第十三届中国旅游电视周观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行甘孜》节目的制片人杨开晴已经是第二次登上中国旅游电视周论坛了,近日在扬州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旅游电视周上,杨开晴提到,今年的《行甘孜》节目是每周播出半小时的电视节目,每天的短视频不“断更” 。同时,他们的节目还多了一个一身黑衣裤的背包客姑娘,她在节目中带领观众一起走入甘孜,起到了增强节目体验感的作用。

  由中国视协和扬州市政府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旅游电视周顺应时代发展,把短视频纳入视野,邀请众多旅游纪录片和短视频领域专家,畅谈旅游题材电视片和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经验。“为什么要用短视频来讲好旅游的中国故事? ”中版昆仑传媒公司法人、中版盛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制片人曹剑说,“因为其微纪录的方式,低成本、快传输、新平台” 。

  曾经在北京电视台担任《第7日》 《7日7频道》制片人的张军,目前开辟了多档短视频和视频直播栏目,他以“一学就会一做就对的短视频方法论”为题,谈到如何打造短视频网红,他总结为:有眼缘、有文化、有技能、有坚持的“戏精” ,还根据一些比较成功的短视频网红的特点,提出要形成语言标签和视觉标签,“人设立住了,就成功了百分之六七十。 ”他强调说:“最不容易传播的是事实,容易传播的是情绪,要用最适合的形式和风格传达美好的情绪,其中,形式包括画面、音乐和方案。 ”

  曹剑认为,制作旅游题材电视片和短视频时,要抓住一地的特征、特产、特色,避免共性化的宣传,例如“大美”“好客”等,其实一个短视频最短可以5秒甚至1 - 2秒,只要道出特点,如“张掖:丹霞地貌,世界奇观” ,就是一个优秀的旅游短视频;而一地的亮点多在人文历史方面,例如“泸沽湖——更适合谈情说爱的地方” ;还可以制造热点,如盱眙龙虾节、如皋长寿节等;同时要解析难点,突破危险点,如危机处理、说明真相等;还要抓住节点,提炼观点。

  现在的旅游类电视节目和短视频还出现了细化垂直分类的特点。北京望春风传媒有限公司节目总监何苗在从事民宿类节目创作,他们团队拍摄的《知宿》成为全国民宿类短视频拍摄播出的最大平台,从2018年开始策划拍摄安徽卫视大型民宿体验类文旅节目《民宿里的中国》 。她认为,内容的背后是人心、是故事,说民宿,背后说的还是故事。

  担任环球人文美食纪录片《中国餐馆》制作人的叶尔夏特谈到了他们寻找分布在全球的十个中餐馆,其中既有芬兰圣诞老人小镇上的武汉菜馆,也有坦桑尼亚的东北菜馆。这个节目探秘冷门地域的中国餐馆,挖掘中国味道承载的中国文化。他说,其实当地人在接受中餐的同时,也会留下中国文化的痕迹,而以全球视野讲述中国人在海外的餐饮传奇、奋斗故事,有美味的守与变,有人生的起与伏,寻找遍及世界的中国味道,体会四海一家的人生百味。目前他们接到韩国的订单,希望他们可以像制作《中国餐馆》那样去制作《韩国餐馆》的纪录片,讲述韩国美食的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