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关公,就是这一个!
——专家研讨豫剧新编历史剧《义薄云天》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金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豫剧《义薄云天》剧照

  “首战告捷,一鸣惊人。”8月5日、6日,豫剧新编历史剧《义薄云天》郑州首演,剧作家罗怀臻观后给出八字评语,这让主演李树建长舒了一口气。一年多的准备,李树建被“赶鸭子上架” ,从他熟悉的老生行当切换到红脸关公,不仅能文还要能武。在8月3日举办的《义薄云天》媒体发布会上,李树建直言,观众看完戏能给个“演技一般,精神可嘉”的评价就知足了。

  8月7日, 《义薄云天》首演专家座谈会在郑州举行。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赓续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毛小雨、河南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静波等十多位省内外专家,河南省文旅厅巡视员李霞,北京北方昆曲剧院关羽扮演者杨帆, 《义薄云天》编剧陈涌泉、导演丁建英、作曲赵国安、配器兼指挥李宏权等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对首演给予了高度评价。

  “令人震撼,耳目一新。 ”崔伟指出,多年来李树建在艺术追求上和中华传统美德结合,在表演风格上和当代观众审美结合, 《义薄云天》充分延续了这些特点。关羽既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被神化的精神载体,在戏曲舞台上形成了独特的红生表演体系,观众自然有一种固定的审美坐标,因而李树建的表演难度非常大。但是李树建用豫剧这种乡土性很强的剧种演出,没有复蹈京昆的路数,也没有丧失关公的气派,最终呈现出豫剧关公的独特面貌。

  为“义”正名、让传统戏强势回归是罗怀臻对《义薄云天》的评价,他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完整体系,但是很多年来‘义’被边缘化了,提到‘义’就认为是小集团,哥们义气,不讲原则,在公共话语中很少去强调‘义’ ,忽略了‘义’对民族精神的维系与凝聚。事实上中国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靠‘情’维系,其他三部都是靠‘义’维系。‘老家河南’不仅是一句旅游口号,也应让河南成为精神老家、文化老家。河南的有识之士推出关公戏,潜意识里正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人身上的延续。 ”罗怀臻尖锐地指出,现在跟风戏太多,很多戏打着现代戏、现实题材的旗号,艺术上极其粗糙、简陋、套路化,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演员不会演戏,观众大量流失。 《义薄云天》以强势的姿态登上舞台,引领了传统戏的强势回归。“作品整体品相很好。李树建‘衰年变法’ ,他把自己最得心应手的那套表演、声腔揣了起来,你感觉这是另外一个人在演戏,他把这个人物树立起来了。了不起! ”罗怀臻说。

  对于《义薄云天》的剧本专家也给予了肯定。罗怀臻表示,陈涌泉多年来和李树建搭档, 《义薄云天》量身定制,意境高远,手法潇洒,文辞达到了豫剧文学的新高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穆海亮表示,陈涌泉的剧本创作始终坚持持中守正、固本求新, 《义薄云天》延续了这一点,做到了险中求胜,因势利导。“就剧情编制和结构安排来说,将桃园结义、降汉不降曹、古城会、华容道、走麦城等事件集中在一个作品,极具挑战。就人物塑造来说, 《义薄云天》试图以全景式、大写意的方式展示关羽义薄云天的精神气概,也具有很高的难度。整体来看,剧作在情感的铺垫、开掘、碰撞以及情感线的贯通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尤其是关羽和曹操关系的表现十分精细。 ”

  此外,因为关羽形象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义薄云天》从创作之初也瞄准了国际演出市场。记者注意到,在郑州首演时舞台两侧已经播放了中英双语字幕。目前该剧已与多个国家达成了演出意向。与会专家认为, 《义薄云天》不仅可以打造成豫剧新的精品力作,还可成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维系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