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上山”铸大义
——专访豫剧新编历史剧《义薄云天》主演李树建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金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报:作为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您已经有了“忠孝节”三部曲代表作《程婴救孤》 《清风亭上》 《苏武牧羊》 ,为什么还要顶着巨大压力排演《义薄云天》 ?

  李树建:“忠孝节”三部曲是河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给我总结的。后来他多次建议我排一部关公戏,把“忠孝节义”补全了,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你没有“义” ,你就是“不仁不义” 。说多了,我就上心了。我们河南豫剧院有一个口号叫“团结拼搏,滚石上山,走出困境,敢为人先” ,要做就要敢为人先。据我了解,全国还没有演关公一生的戏,咱要弄,就要写关公的一生。

  中国艺术报:排演《义薄云天》您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李树建:第一,关公戏思想性很强,要展现关羽的忠义神勇,用当下的话讲就是忠诚、干净、担当。第二,豫剧过去袍带戏很多,但这几十年没人演了,都是演“三小戏” ,小生小旦小丑,我们想把袍带戏传统拾起来,带起一批年轻演员。第三,通过这个戏走出一条团校结合、培根铸魂的路子。 《义薄云天》由河南豫剧院二团和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打造,学院50多名学生参加排演。下一步我们准备搞个青春版《义薄云天》 。将来针对学院定向招生,剧团需要哪个行当,学院按需培养,这样学生有机会就业,剧团也能真正招收到优秀人才。第四,为排《义薄云天》 ,河南豫剧院二团购置了100多套服装,全部手绣制作。过去豫剧二团演《程婴救孤》 《清风亭上》《苏武牧羊》 ,服装都是特制,只有一个戏里能用,但《义薄云天》的服装是通用的,豫剧二团今后20年可以不用再购置武戏服装。

  中国艺术报:有专家称您58岁演关公是“衰年变法” ,挑战这个角色难度在哪里?

  李树建:这是我从艺以来吃苦受累最大的一个戏。我十五六岁上戏校,没掂过枪,没耍过刀,几乎没拿过马鞭。过去我都是演穷老生,表演生活化。但演关公要有武生的冲、老生的稳、花脸的功架,一个台步、一个眼神不规范都不行。这些都是我的短板。

  去年6月,我把洛阳戏校我的老师、 87岁的谷桂红先生请到郑州,用了一个月时间指导我,从跑圆场、踢腿等童子功练起。去年9月,我到北京参加活动,河南周口越调剧团的申小梅领着几个演员和我们一起。我在化妆室踢腿时碰到了越调剧团的常文清,他后来成了《义薄云天》导演之一。常文清见我练关公就上来搭茬,他说,李老师,你这关公应该怎么做,关公应该如何亮相,关公的刀要用北方的……我很惊讶,问他,你懂?他说,他跟着侯少奎老师演了10年马童。我让他比划了两下,一看,可以。常文清各个流派的关公都熟,大刀、马趟子都会,戏里演员该穿什么服装都懂。这样他在北京又教了我一个多月。

  从那时开始,谷桂红老师和常文清就对我说,练的时候要把靠扎上、髯口戴上、靴子穿上,这样正式演出才不作难。头盔、三尺髯口、靴子,一身戏服全部穿上30多斤,一跑就是三五十圈。咱58岁了,不像年轻人,一天八九个小时练下来浑身是汗水,回去躺沙发上就起不来了。流泪,心里委屈。现在有的团该休息休息,该玩玩,咱到这个年龄还弄这个,觉得傻。在汝州封闭排练时试演了两场,孩子们发视频,没选好,视频发出后就被网友批评,压力非常大。

  经过汝州、郑州四场演出,我心里有数了,有决心做好这个戏。我和团队说,要不惜一切代价。一个人一生中能出两三部精品不容易。《程婴救孤》荣获“2004 - 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 ,现在是2020年,整整过去16年,我们又推出了《义薄云天》 。

  中国艺术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排练有什么影响?

  李树建:疫情带来很多困难。举个小例子。常文清要从周口来郑州,当地管得严,他想了个办法,要躺在我的后备箱躲避检查,我说那不行,必须严格按规定来。今年3月6日我们进入排练期,当时疫情还很严重,排练是小范围的,十来个人戴着口罩在豫剧二团的小排练厅排练。6月5日我们开始在汝州封闭排练,一直到7月29日。

  这次排练,青年演员很下劲,他们都是二十来岁。两个“老军”是我亲自点的,本来轮不到他们演,但我发现他们爱学习,可塑性强,就让他们演了;演关平和马童的,都是青年团的演员;演张飞的,过去没演过大戏,但很下劲很认真;演糜夫人、甘夫人的,是去年刚招到团里的年轻人。他们很高兴和我配戏。这台戏带出了很多年轻人,将来只要能培养出一个好关公,这个戏就成了。

  中国艺术报: 《义薄云天》已定下今年9月要到国家大剧院演出?

  李树建:准备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忠孝节义”四部曲,还有一场专场晚会。研讨会后我们会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比如新加两段唱腔,其中一段是“夜读春秋” 。我学唱腔慢,现在要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抓紧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