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献礼片《挑山》剧本研讨会举办——
看一老一小两位挑山工,如何传承泰山精神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雪之梦(北京)影业有限公司、奇亿无限影业(深圳)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继翔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支持的建党百年献礼片《挑山》剧本研讨会日前在中国影协举办,多位业界专家学者针对影片的剧本创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研讨。

  电影《挑山》的主人公孔万山是一位老党员,也是一个一生未婚、默默守候着泰山的老挑山工,他费尽心血培养的山子,则是挑山工的接班人。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具有厚重的文化传承意义,自古以来便给中国人带来太多的启迪,更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泰山的挑山工不敢在山路上稍作停留,因为一旦停下了,可能就没有了继续砥砺前行的底气。

  电影评论家章柏青认为,剧本要将泰山精神和人物形象更好地结合起来。“泰山精神不能只作为背景,也不能游离于情节发展与人物关系之外,而是要尽可能地突显泰山的地域特色,让故事的发生地点具有唯一性。此外,剧本中的人物行动逻辑要清晰明确,进而通过人物性格的升华来展现故事的力量与主题的意义。 ”

  在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孔万山这位有抗美援朝经历的挑山工,与他培养的新时代挑山工山子,是一对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象征着泰山精神的生生不息、永远传承。他建议,在创作剧本时要明确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从而通过动机彰显人物的灵魂。“ 《离开雷锋的日子》 《集结号》等主旋律影片之所以能做到真实感人,就在于影片主人公的动机真实、立得住。 ”

  尹鸿同时认为,剧本不能完全按照戏剧性结构来建构,因为最好的戏剧冲突往往都来自于人物性格的冲突,因此剧本中的人物不能被情节拉着走,而是要具有主动性。“作为建党百年献礼片, 《挑山》应展现出更多的亮色。创作者要更多地深入生活、扎实地积累,让剧本更加真实并富有生活气息,彰显出一种温馨的情感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