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天一览话红船
栏目:笔荟
作者:沈晔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敬贺建党九十九周年 胡松华

  一直想欣赏雨中的嘉兴南湖。6月21日,恰好又是“红船精神”提出15周年的日子,今年又是建党99周年。近百年前,从嘉兴南湖游出的一只小小的游船,像黑暗中的明灯,为中国共产党的壮大、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解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每思至此,感慨万千,特地又一次来到了南湖。

  在南湖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革命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其实就是中共党史的展示,一桩桩,一件件,那些可歌可泣的旧事,再次在脑海中翻腾。从书生意气的相约建党,到大浪淘沙的艰苦卓绝,到解放全国的意气风发,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走上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道路。纪念馆新馆除了运用图片、文字等传统的展陈手法之外,更多地运用了雕塑、场景、油画、三维立体影像、多媒体系统、触摸屏等新手段。场面形象生动,颇具震撼力。其中“南湖红船”按照1比1的比例复制而成,并通过幻影成像的方式,逼真地再现了1921年夏天,那群热血青年在画舫船舱中开会的情景。

  南湖革命纪念馆和一片清澈明静的湖水相依,使得南湖一年四季荡漾着粼粼的波光,增添了沿岸的温润和灵气。尽管天飘着雨,但湖边还是有好多钓鱼的人。钓鱼人的神色安祥恬淡,目光中流淌着的是湖水一样的清气。勺园里面满栽了桂花、修竹和芭蕉,幽淡潮湿的绿意中,颇有些庭院深深的意味。芭蕉花看着颇具祥瑞之意,黄褐中透着微绿的色调,清雅而恬静。立在亭子里向湖心望去,远处的湖面被烟雨锁住,如笼着一袭轻纱,几乎分不清雨雾与湖水的界限。隐隐约约中,可以望见烟雨朦胧中的湖心小岛的淡淡的形廓,如蜃楼一般,飘渺虚幻,清润舒爽。这才是“南湖烟雨”之精髓吧。其实这湖心小岛是一个疏浚河流的淤泥垒土而建的岛,相传是明朝一位嘉兴知府在疏浚城河时,将从城河里捞出的淤泥填入湖中而成。虽然方圆只有十七亩,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湖中熠熠生辉。

  我坐上了去湖心岛的渡船。这个湖心小岛沐风浴雨,历经时代变迁和岁月绵延,不断积淀厚重的沧桑和典雅气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嘉兴江南水乡仿佛均与烟雨结下了不解之缘,嘉善西塘有烟雨长廊,南湖则有烟雨小岛,小岛上还有烟雨楼。走进烟雨楼,那窗槛上、门楣上的木雕,大门两旁立着的石雕,或是厅堂上挂着的长联,依旧书香暗浮,无一不是我熟稔的地方。登上烟雨楼,就可望到南湖那淡雅的倩影。那清澈如银的湖面上,烟波浩渺,轻舟点点。雨滴在水中溅起万朵梨花般的涟漪。湖边信步行走的游人,或是怕大声说话打扰了雨中烟雨楼的静穆,都默不作声,只是用心去感受这湖这景。据说乾隆皇帝每次来这里,都是烟雨天气。以前我每次来南湖都是晴好天气,这次倒是应景了。蒙蒙细雨,飘忽不定,湖面如烟如梦。

  自“鉴亭”外西墙小门出园,迎着雨气下阶,杨柳梢头伍相祠的“壕股塔”遥遥在望,沿湖心岛大堤绕到一弯月牙形“荷花池” ,有一独拱“万福桥”与南湖沟通。一艘艘船的“突突”声和天空白鹭的“咿呀”声遥相呼应,湖的静穆和明澈淋漓尽致,使那跃入眼帘的洇漫在水中的近楼倒影,有如山水画卷般次第展开。如盘的荷叶会迎着和风轻轻摇曳,荷叶上的雨水,晃动中形成如玉般剔透的水珠儿,那水珠儿随着荷叶的舞动而左右滚动着,跳跃着,歌唱着。有的露出“尖尖角” ,隐隐可见待放的花骨朵儿,格外羞涩、清新。湖堤树影浓淡有致,柳叶秀长,走在湖堤上,只觉得树影斑驳,浓郁神怡,别有一番情致。雨越下愈大,望着湖面上,远处云雾升腾,无数的雨丝形成了一层层的水帘,从天而降,落到湖中溅起的浪花似万点梨花,晶莹、剔透,闪烁着淡淡的清辉。

  在湖边驻足,很想透过眼前朴素的风景,洞穿南湖深藏的历史。站在南湖红船边上,近处宽阔恬静的湖面,一掀眉,那几株柳树依然碧翠,依旧苍古超尘,湖水在荡漾,一路荡漾到我的心头。我静默地看着,远处碧草连天,白鹭起伏,雨中的湖波在脚下翻滚,你会觉得停在南湖上的红船就像大隐隐于市的大家,你同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来与南湖亲近的游人,而是一个朝圣者,为着心中的一份庄严而来的。那里似有中华民族的血液在红船旁静静流淌徘徊,每一块留下的砖、瓦、石,都是可以清晰辨认的时光。我的思绪仿佛由南湖的引领回到了那一个令人沸腾的世界: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后段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一条画舫(俗称丝网船)上继续完成各项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董必武特地重游南湖时,看到这艘船,确认了那段建党历史,这条游船由此获得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是啊,这艘南湖红船,在黎明前起航,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母亲船” 。南湖孕育了党的诞生,也抚育了无数共产党员的锻炼成长。我蹲下掬起一把南湖清澈的水,仿若看到在这片南湖上所创造的灿烂悠久的文化,随即又将水洒入湖中,沿着时间的河脉肃穆而听,我分明听到那一刻的震撼世界的水声潺潺,那一刻的生生不息,那一刻永不褪色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