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我一生的爱好! ”
——写在刘曾复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
作者:王灵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居今稽古——刘曾复先生诞辰105周年纪念演出”结束后,五位主演合影 姜渊杉 摄

  今年是皮黄大师、生理学家刘曾复先生诞辰105周年,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对京剧艺术作出不朽贡献的先哲,“居今稽古——刘曾复先生诞辰105周年纪念演出”于11月21日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此次由杨伟兰、凌珂、张鑫三位优秀青年演员,并特邀当代京剧名家奚中路、邓沐玮联袂演出《沙桥饯别》 (选场) 、 《南天门》和《阳平关》等传统剧目。

  刘曾复先生生于1914年11月9日,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历任北京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刘先生曾言:“医学是我一生的事业,京剧是我一生的爱好! ”他自幼酷嗜京剧艺术,其童年、青少年时期正值京剧艺术的辉煌鼎盛年代。由于时代影响和家庭熏陶,刘曾复先生从看戏进而学戏、登台表演并对京剧艺术作全方位的研究。他从1938年起,师事王荣山先生,系统地学习京剧老生艺术“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和骨子老戏,并向王凤卿、贯大元、阎岚秋、钱金福、刘砚芳等梨园先贤请益,与韩慎先(夏山楼主) 、张伯驹、李适可等票界名宿也多有交流。他会戏颇多,文武皆能,能演150出以上老生戏。刘曾复先生的京剧艺术是由内行人实授的“场上之曲” ,不是一般票界的“段儿戏” :他精通钱(金福)派把子、杨(小楼)派把子,晚年曾为中国戏曲学院录制百余套把子功资料;同时又是研究京剧脸谱的行家里手,他曾向钱金福、钱宝森、侯喜瑞、王福山等先生请益,绘制的脸谱多达数百幅,分别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研究院收藏,并有脸谱专著出版,这都对京剧国粹及其脸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影响深远。

  刘曾复先生天赋聪颖,有着精准的记忆力和空前的实践能力,以其独特的治学方法,对京剧艺术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钩沉和研究。他精于脸谱、制曲、编导、身段、把子,对于谭鑫培、杨小楼、王凤卿、余叔岩、言菊朋、陈德霖、梅兰芳、贯大元、孟小冬、杨宝森等先贤的艺术乃至整个京剧史均有精深的研究,是兼备理论和实践的卓然大家,成为京剧史上罕见的集大成者。

  刘曾复先生的老生戏师承很高,源自“老谭派”“余派”“汪派”并有所创造和发展,曾对奚啸伯、陈大濩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他为人低调,甘当幕后英雄。梅兰芳先生曾在文集中称赞刘先生“娴熟地掌握了各派脸谱的勾法特点”“确有独到之处”“可以向他请教” 。这是梅兰芳对于刘曾复先生脸谱研究的唯一评价。至于厉慧兰、陈志清、耿其昌、王珮瑜等当代名家也纷纷向其请益,户限为穿。晚年的刘曾复先生更加平易近人、热心公益,先后担任过中国戏曲学院首届研究生班导师、余叔岩孟小冬研究学会会长,并为戏曲研究机构鉴定过大量京剧早期唱片、照片和文献。他的研究专著《京剧新序》 《京剧脸谱图说》 《京剧说苑》 《刘曾复京剧文存》等均是研究京剧史论的珍贵资料。2005年刘曾复先生被冠以“京剧学泰斗”的头衔。2012年6月27日刘曾复先生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8岁。

  此次的演出剧目由刘曾复先生的弟子、京剧学者陈超代传三剧,而选择的三出戏有着分别不同的意义:众所周知,刘曾复先生对老生行当有很深的研究,但此次选择《沙桥饯别》是想说明刘曾复先生对老生行当之外的传承。老旦应工唐玄奘这一演法已经绝迹舞台近20年,《沙桥饯别》一剧老旦应工唐玄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谭志道、龚云甫等先贤,这次杨伟兰演唱的《沙桥饯别》即按照刘曾复先生传下来的龚云甫前辈的戏路,原汁原味,令现场观众耳目一新。

  《南天门》是一出生旦对儿戏,谭鑫培、余叔岩、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等前贤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旷世绝响。刘先生曾数次观摩过余叔岩先生的《南天门》 ,王凤卿先生对这出戏的演法更有精辟的论述。此次的《南天门》与麒派、马派的演法有所不同,是按照谭派、余派路子,凌珂、张鑫二位青年演员的精彩演出,细腻地呈现了京剧艺术写意性、程式化、虚拟性的特征,比较完整地再现了该剧的传统舞台风貌。

  《阳平关》是一出谭派、余派的靠把老生戏,戏中“靠”的技巧十分考究,有很深的艺术积淀,凌珂与奚中路、邓沐玮(奚中路是“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之孙,深得刘曾复先生指点;至于邓沐玮,刘曾复先生曾传授他《二进宫》的老派戏词)三位主演的艺术风格相近,整出戏一气呵成、珠走玉盘,现场观众有杀渴解气的慨叹。

  尤其可贵之处,这次由北京梨园盛世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和石家庄市京剧团联合主办的纪念演出是一次民间运营,更寄托了后学门人对于刘曾复先生的无限思念。刘曾复先生的学生樊百乐担任现场主持人,对本次演出的三出戏的艺术渊源以及刘曾复先生的师承,均娓娓道来。京剧余派名家陈志清,剧作家、京剧学者翁思作为特邀嘉宾,也在演出间隙登台,深情地回顾了向刘先生求学问艺的往事。京剧余派名家、影视导演、制作人、编剧梁汉森,上个世纪80年代曾向刘曾复先生学习《战太平》等剧,也亲临剧场、观看演出。85岁的杨派老生名票、电影《女篮五号》原型人物杨洁退役赋闲之后曾求教于刘曾复先生,获益良多。她不顾年高体迈,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现场演出。“别的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但纪念刘先生的演出,我一定要来! ”杨洁真切地说。现场人头攒同,不时爆发出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刘曾复先生的家人与千余名京剧的顾曲知音一起观看了演出。

  “我们得遇先生,是我们的幸运;京剧得遇先生,是京剧的幸运。先生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会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会润物无声般滋养着京剧艺术。 ”本次演出的艺术总监陈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