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长江之恋》:展现长江最美的人和事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上海卫视和长江沿岸11家省级卫视合作的长达7个小时的大型直播《长江之恋》 ,而后推出的6集4 K纪录片《长江之恋》 ,都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使大家的目光自《话说长江》 《再说长江》之后再次聚焦长江。在近日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他收到反馈:一位90多岁的老人看了《长江之恋》大型直播,非常激动,说自己住在长江边上可是对长江并不了解,这些节目让他更了解了长江。

  《长江之恋》以展现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恋恋深情为主题,聚焦长江流域沿岸在大保护的政策下,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让长江旧貌换新颜,并有机融合了长江沿线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等一系列的元素,用镜头记录和展现了两岸的古风和今韵交织,保护和发展并存的图景,见人、见事、见精神,折射出长江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一部了解长江的百科全书,也是一曲赞美长江的时代恋歌。

  纪录片不仅回放经典纪录片《话说长江》 《再说长江》的故事和场景,还寻访社会变迁、绿色转型中的鲜活故事。比如牧区的第一个大学生——沱沱河畔的吐旦旦巴,从青海民族大学毕业后回到长江源头三江源地区,开始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事业,十几年来,他承担起了长江源头动植物保护、数据记录、环保宣传等工作,用镜头见证了雪域高原肉眼可见的变化;金沙江边,昔日的赶漂人严梁和他的6000多个同伴,放下撬杆,拿起锄头种树,现在是护林员;长江入海口,顾玉亮和同事们用了19年时间,在崇明岛边的滩涂“青草沙”上,为上海人民找到了优质的水源地……主创团队走访了近百位水文、水利、地理、气候、动植物、历史、经济、人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十几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其中有最早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被称为“三峡之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郑守仁院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仲志余等。

  中国电视艺委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 《长江之恋》把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态观很好地结合起来。与此相适应,这部作品在拍摄手法上也追求一种自然的纪实风格,不加修饰地记录自然的环境和声音、人和生命的自然状态,比如6162次列车,乘坐列车的那些农民非常纯朴、放松。还有那个既保护候鸟,又写诗的李春如,都是生活里本来的样子。让人感觉这些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主任任文伟说,他现在更多是在做社会工作,“我们做的根本上是要改变人的行为、改变企业的行为。 《长江之恋》,包括《话说长江》 《再说长江》改变了很多人,使得我们对长江产生一种感情。现在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大的原因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后,人和环境的关系被割裂了,以前人和水会连在一起,现在人和环境没有关系。通过电视节目重新唤起人们对长江、对水的一种感情,这能真正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打动很多人。 ”

  同时,众多的科学家也给长江系列的纪录片提出一些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在大保护的主线下还应有一条复线,就是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高质量发展,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和前提下,发展金山银山,在发展金山银山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对绿水青山的保护。特别是因为在当前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产能要置换,从中低端向高端,一方面新的业态要起来,一方面世界上很难找到像长江流域这样自然条件这么好的水量这么丰沛的流域。他提出,别光谈污水治理,也别光谈洪水,也适当地谈一点高质量发展这方面的事情,要保护和发展,或者说到底是生态优先,还是以人为本。在哲学层面最高等级的命题中,这两个关系不是对立,而是辩证统一,互为促进,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