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常情写英雄
——评歌曲《坚守》
栏目:品味
作者:洪莉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老英雄张富清,今年95岁,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曾立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彭德怀曾为他授功。然而这些赫赫战功,他却一直埋在心底,只字不提,直到64年后,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才为世人所知……这位为贫困山区奉献余生的老人,竟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通过以上创作背景,我们知道《坚守》这首歌,就是一首致敬老英雄张富清的赞歌。作为创作者,我们往往要思考一个问题:写英雄人物的主旨和要义是什么?是让英雄成为英雄吗?不是!英雄身上最闪光的不是英雄事迹,而是人之常情。唯有透过事迹看见真情,才能在英雄人物和普通大众之间建立起情感的联结,为作品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坚守》 (陈道斌词、戚建波曲、王丽达唱)这首歌以“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为中心,以代入感最强的第一人称“我”层层展开。这首歌曲最大的特色在于,词曲作者和演唱者用人之常情去写英雄张富清,去唱英雄张富清,让听众感受最朴素的价值观。

  有记者问张富清老人,这么英勇的事迹为什么从来不讲?他动情地说: “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比起他们,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显摆自己呢? ”正因为有了老英雄张富清如此朴实的话语,于是也就有了“想想我那牺牲的战友,还有什么荣耀说得出口” ,这一个漂亮的开头。对于吃顿饭都要变着法子在朋友圈晒一晒,刷刷存在感的普通人来说,张富清拥有赫赫战功却从不提起是很难理解的。如果创作者不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一味强调英雄的伟大,就会割裂情感交流的纽带,让大众给作品贴上“假大空”的标签,不加理会。很多主旋律作品不被大众所接受也是这个原因。 《坚守》的开头很好地化解了大众的疑虑——英雄不提当年勇是因为想到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与他们相比,一切荣耀都不值一提。当听众感受到了英雄失去战友的痛,也就理解了英雄的“深藏功名” ;理解了英雄的“深藏功名” ,也就更加明白“坚守”的意义。

  把英雄写成英雄不难,难的是还原英雄的平民本色,让大众相信英雄和我们是一体的。在这一点上,歌曲《坚守》是有突破的。不要小看“看看我那身边的乡亲,还有什么情义比这更深厚”这句词。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乡亲的情意,就不可能成为英雄,更别说在成为英雄之后又默默做回普通人。坚守初心也好,不改本色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情意。用情意注解英雄所为,最能被大众所接受,也最能引发共鸣。

  英雄的赞歌千万首,这首《坚守》用人之常情,拉近了英雄与大众的距离。感谢词作家陈道斌、作曲家戚建波、歌唱家王丽达为这一题材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