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文化和美学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正在优酷热播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 ,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自开播以来, 《长安十二时辰》反响热烈。7月15日,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与该剧的主创人员和出品方代表就该剧的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交流。研讨会由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廖恳主持。

  谈到创作《长安十二时辰》的背景和初衷,导演曹盾表示,“中国古装剧发展一段时间以来面临的问题在于,不仅历史和文化是架空的,关注的也大多是庙堂之上的文化。马伯庸的原著小说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又是以长安为背景,我们觉得能将文化做到实处。 ”在对剧作的打磨中,主创人员用较多笔墨表现副线人物,融入多元文化表达,把服化道、光影变化等真实细节落到实处,通过呈现历史文化之美,延展到展现唐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自信。

  据《长安十二时辰》服装饰品顾问宋韬介绍,为了还原盛唐的风貌,创作从历史的蛛丝马迹入手,参考唐代的壁画和敦煌的绢画,从人物的服饰、造型、妆容,到军人的盔甲和器具,再到日常小吃和节日习俗,最后到建筑和街市的场景一步步落实。他表示,“在不到一年的考察时间中,我们的观念从单纯的创作延展到在这一过程中被唐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深深折服,也唤起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觉醒和自信。 ”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肯定了这部剧的文化内涵,她表示,“ 《长安十二时辰》将中国古装剧引向了更为宏大、真实、厚重的历史文化脉络叙事中,也将这个类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正如《长安十二时辰》总制片人梁超所说,“希望把《长安十二时辰》打造成我们心目中的国剧标杆,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文化和美学,以及文化的自信。 ”

  一部剧集作品要如何将今天的观众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没有选择把叙事空间放置在庙堂之上,而是通过以张小敬、李必为代表的年轻人拯救长安的故事来传递家国情怀。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影视教研室主任陈阳看来,《长安十二时辰》张力十足,导向正面,它对个人命运、家国意识、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融入和表达新颖独特,让人信服,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一次遵循和实践。

  对于《长安十二时辰》传递出的价值立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该剧内容十分新奇。“内容新奇是指它没有常规历史剧中表达的忠臣孝子、反腐倡廉,或者是戏说传奇之类的常规故事,而是架构了完全新颖的内容,让当代观众特别具有代入感。同时,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世态人心的描摹阐释出了济世情怀。 ”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理论研究处处长赵彤也肯定了《长安十二时辰》传递出的思想厚度,“从一个方面看, 《长安十二时辰》蕴含的社会思考价值及它所触及的社会历史生命,是绝大部分古装剧都没有达到的。主人公虽然是个死囚,但他不是破罐子破摔的苟且心态,而是具有理想的积极心态。 ”

  对传统文化题材剧集的探讨,离不开对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把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 《长安十二时辰》表现了盛唐的器物文明、物质文明和日常生活状态,在表现盛唐气象、历史风云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表率,彰显了大唐的自信和包容。这部剧在完成任务和展现盛唐的生活场景二者间找到了平衡,当然,对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如何融入其中。 ”

  《中国电视》主编李跃森也认为这部剧题材方面形成新的探索,例如在如何处理史实与虚构、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方面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我们把美剧《反恐二十四小时》本土化了,虽然是美剧的叙事模式,但《长安十二时辰》的思想内涵、人物心理、行为方式是民族化的。在具有高度假定性的戏剧情境当中营造历史真实感,用小人物的人生选择来书写历史理性,在底层百姓的人生境遇中体现人文情怀。 ”

  作为该剧的播出方代表,阿里大文娱优酷总编辑张丽娜表示,“平台播放的内容关乎平台本身的价值观和取舍。平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内容产业上下游也是一个示范——什么样的内容才是优酷平台关注的精品,以及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 《长安十二时辰》在赢得国内口碑的同时,也体现在走出去方面,上线同期就开始推向海外,在北美、东南亚很多国家多平台推出,而且都是付费观看。这是对精品版权的尊重,也是精品国剧出海的实力体现。 ”在这一点上,李京盛给出了同样的肯定,“ 《长安十二时辰》把中国电视剧叙事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让我们看到中国电视剧完全有能力在故事架构上、在情节设置上达到国际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