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永远的战友》:
她是周恩来永远的战友小超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永远的战友》剧照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敬爱的周总理和他夫人邓颖超之间的关系,莫过于“战友”一词最为贴切,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有着共同信仰的战友,他们的感情经历了革命的洗礼,久而弥坚。刚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完的电视剧《永远的战友》由著名编剧王朝柱创作,就是围绕周总理和邓颖超这对革命伉俪的革命故事展开的。日前,在中国视协召开的电视剧《永远的战友》专家研讨会上,王朝柱谈到自己的创作初衷时说,就是要“寻找信仰”“让人们记住那一代人” 。

  王朝柱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绕不开的一笔,从电视剧《长征》 《延安颂》 《解放大西南》到《辛亥革命》《太行山上》 《换了人间》 ,观众对他的手笔非常熟悉。但是电视剧《永远的战友》是一部不那么“王朝柱”的电视剧。这是他少有的以女性为第一视角来展开的电视剧,用中国视协主席胡占凡的话说是“另辟蹊径,可以说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要领袖人物题材创作里的创新” 。

  全剧以周恩来、邓颖超的革命经历为主线,以散文诗般的意蕴和激情叙事,艺术再现了周邓及其战友们从1926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辉煌革命历程。通过讲述“4 · 12”大屠杀前后,周邓在上海党中央机关从事秘密工作、抱病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中在重庆同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筹建保育院救助难童、积极团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新中国诞生前毅然前往危险而复杂的上海成功动员宋庆龄北上参加开国大典等惊心动魄的革命经历,着力塑造了这对革命战友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周邓坚定的信仰、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人格,以及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浓墨重彩展现了真挚感人的同志情、战友情、夫妻情等。

  文艺评论家李京盛认为,这部作品的独到之处就是在观众所熟悉的周恩来、邓颖超的革命史实的基础上,以情注史,在抒情性上有非常悠长的展示,不但说明我们对革命历史题材可以有多角度、多手法的抒写,同时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历史性、文献性、纪录性面前,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史实的温度、情感的热度,看到革命历史题材中所蕴藏着的丰富思想含量、历史含量,以及更加丰富的情感含量、人情含量、艺术含量。

  这部电视剧原剧本名为《寻找邓颖超》 ,书写了很多邓颖超作为革命者鲜为人知的故事。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说,人们习惯性地把邓颖超这样一个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当成伟大政治家和卓越领导人周恩来的妻子来看待,实际上“她在革命早期不仅是配合周恩来工作的优秀的隐蔽战线工作者,而且她本人就是革命领导人之一, 《永远的战友》讲述了大量邓颖超作为党的领导者发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说,这部剧有一半的戏是在女性身上,这些人物中很多都是过去影视作品所没有的,通过他们的故事、他们跟邓颖超的战友关系又带出很多历史故事。例如,清华大学学生胡杏芬在养病过程中认识了邓颖超,并通过邓颖超和周恩来认识了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幸的是她很年轻就死于疾病。“那条线很短,看上去非常淡,剧中邓颖超和周恩来两个人共同给胡杏芬的墓培土,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准说。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在看完全剧后,对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的感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她说:“两人并肩作战,成为彼此坚强的后盾。是共同的信仰把他们连在一起的,如果用今天的婚恋观几乎解释不了当年他们的情感。他们没有荣华富贵,有的只有担惊受怕、紧衣缩食、先人后己,可是两人就那么勇敢地一起走过白色恐怖、一起走过万里长征” 。剧中有几对革命情侣,李春利印象最深的是周文雍和陈铁军,不幸被捕后他们最后的要求是拍一张结婚照。“这样的伴侣除了叫‘永远的战友’真的没有更恰当的词了。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理论研究处主任赵彤认为,这部电视剧在周恩来、邓颖超与多样历史角色的交织中,发掘人际交往的故事,可以说写的是一种情操史,从周恩来、邓颖超待人接物的一面,赞美了他们所负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