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摄影机要对准寻常百姓
  来源:中国艺术报

  拍完《闯入者》之后,我就有了创作《地久天长》的想法。我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经历了中国发展巨变的几十年,感触良多。从创作的角度看,遇到这么多的起起伏伏,其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2015年,因为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中国面临社会转型,需要提高生产力,国家放开新的“二胎”政策,给了我强烈的触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新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如今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老百姓对全新的家庭结构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是我从大的时代跨度上考虑的创作主旨。

  另外,创作《地久天长》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时间去感受人和人之间以及人类自身命运的无常,有些事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可能一点点的变化,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一点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出来的,也和我构思的这个故事的剧情很贴切。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着手创作《地久天长》 。

  拍摄这样一部有很大时间跨度的影片,搭建场景和营造细节都花费了剧组许多精力。比如美术,要把多个时代的气氛展现出来,还要恢复不同时代的道具陈设和环境。拍摄前我们查阅了大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照片,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拍摄的,极为触动我们的内心,但现在回过头去,那种生动感是很难找回来的。

  我们为了把影片所要求的生活化细节和年代感还原出来,在所有场景都搭好之后,就让剧组成员到里面多住几天,多摸摸墙、用用那些老道具,让它们变得有“人气” ,像真的回到那个年代。我们甚至在筒子楼里烧煤球、生火做饭,这些炉子得真的能用,能点火、能通风、能走烟。炒菜锅都要真的刷几遍油、做几遍菜,哪怕实际上大部分都拍不到。演员的服装也是大量地做、大量地找。我们希望让镜头里的一切都恢复到生活的细节真实之中,给演员们营造出那个年代的真实气氛。剧组甚至任性地按照时间顺序来拍摄,不惜几次南北大对调地转场。所以,整个剧组跟着王景春、咏梅饰演的夫妻,经历了从包头到福建,再从福建回包头的人生大迁徙。我想在大银幕上为观众呈现出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感。

  我觉得好的创作都包含着人文关怀的成分,有人关注底层的困苦生活,也有人关注奢靡的上流社会。对我而言,摄影机要对准寻常百姓,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肌理。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经常被王景春和咏梅所饰演的人物所感动,这种宽恕与包容的能力,与我自己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邻居的叔叔阿姨们都那么慈悲。他们也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在孩子面前,他们从不表露。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善意和慈悲。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

  在《地久天长》中,观众会看到,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还是在那么坚韧地生活着,依然抱着善意,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是我的一个理想。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拥有这样理想的寻常人比比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福报,将这种福报融入电影之中很重要,要让它扩散出去——让善意和宽爱,而不是勾心斗角或谩骂诋毁,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