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鸣与碰撞中“声”入人心
栏目:现场
作者:李晓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共鸣与碰撞中“声”入人心

  ——记第五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

  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厅内,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歌唱艺术》编辑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五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对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举办到第五届,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肖黎声在开幕式上对往届活动进行回顾,“从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一届到现在,这项活动逐渐成为全国高校深入进行学科建设、艺术实践和教学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 ”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杜永寿表示,“我们的目的是展示高校音乐师范教育声乐教学的成果,加强校际师生演唱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让高校音乐师范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对深受声乐文化艺术浸润并渴望发掘好声音的评委老师而言,这场交流与展示活动,是一次艺术追求的灵魂共鸣和个性表达的激情碰撞。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表示,“声乐演唱要尽量还原作品本身的意境。展示中有位少数民族选手虽然因为语言让我们有理解上的障碍,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感受他用歌声营造出的意境。 ”谈及此次的评审标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马洪海表示:“无论是咏叹调还是艺术歌曲,都要充分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内核,在演唱时注意语气的轻重,体现出情节的起承转合,才能把握好风格,诠释好作品。音高和音量是个人声音条件和发声技术能力的差异,我们要的不是发声机器,而是能把艺术作品的内涵传达给观众、感染到观众的声乐形象。 ”

  为发挥出最佳的状态,参与这次展示的老师和同学都进行了刻苦的磨练。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刘畅,选择歌剧《凯撒大帝》里的一首咏叹调作为展示曲目,她表示,“从我高中接触声乐以来,一直在寻求提升歌唱实力的机会,这次活动是一个了解自身实力,挖掘内在潜力的契机。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的研究生徐子琦在展示后表示,“这次经历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对于如何调整好声音的状态和有效提升歌唱技巧有了明确的方向。 ”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美学的理论性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要把声乐的发音技巧训练与音乐审美相互融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声乐教学的美学品质。提高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意识,这对于声乐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谈及对声乐教学改革的建议,全总文工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郑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