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人的日记》:从声乐套曲到当代舞台创新之作
栏目: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音乐剧场《消失人的日记》剧照

  《消失人的日记》创作于1917年,捷克著名作曲家莱奥什·雅纳切克在一所疗养院遇见了比他年轻近40岁的卡米拉·斯托司洛娃。雅纳切克并未与卡米拉坠入爱河及发展成恋人关系,而是近似于“柏拉图式”的痴迷于她,直到他去世。雅纳切克与卡米拉之间沟通最为紧密的作品便是一套由22首声乐作品组成的声乐套曲《消失人的日记》 ,讲述了透过阅读一系列神秘日记,了解关于一个名叫雅尼克的乡村男孩爱上了吉普赛女孩,放弃了一切去追随她的故事。时年61岁的雅纳切克便以此为灵感写下了这部人声和钢琴的诗意套曲《消失人的日记》 。

  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的“新锐系列”一向以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为亮点,继上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雅纳切克的歌剧《小狐狸》并收获诸多好评之后, 10月21日、 22日,本届音乐节再度上演雅纳切克的作品,这同时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参与这项全球联合委约的亚洲首演。音乐剧场《消失人的日记》由比利时透明歌剧院制作,于2017年首演,联合制作机构包括北京国际音乐节,阿姆斯特丹话剧团,比利时克拉乐音乐节,皇家铸币局剧院,布鲁塞尔凯伊剧团,卢森堡大剧院,鹿特丹歌剧节。这部作品也是继1996年《亲密信件》和2001年《失踪笔记本》之后,比利时透明歌剧院重新诠释雅纳切克的同名声乐套曲改编的音乐剧场作品。

  这部由新锐作曲家安妮列斯·范·帕里斯所改编的音乐剧场作品《消失人的日记》 ,是由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奥利弗奖、托尼奖全能导演伊沃·冯·霍夫执导。伊沃·冯·霍夫以对剧作别出心裁的解读,对舞台影像、美术出神入化的呈现运用而闻名。据了解, 2014年伊沃·冯·霍夫为阿姆斯特剧院创作的独角戏《人声》曾受邀在乌镇戏剧节上演。虽然伊沃·冯·霍夫的作品《桥头风云》 《迷情记》 《海达·高布乐》曾在北京公开进行影院版放映,但作为舞台作品还是第一次在北京亮相,这给首都观众带来许多惊喜。

  音乐剧场《消失人的日记》以雅纳切克同名声乐套曲《消失人的日记》为起点,将原作既无戏剧化处理,也无场面调度与管弦乐的简洁版本,打造成了此番呈现于观众面前的一个颇具想象空间的全舞台版本。剧中多层次的音乐介入与剧中雅尼克思想世界中吉普赛女孩作为局外人产生了共鸣。在舞台制作方面,导演将雅尼克的人物角色变为一名成功的摄影师,场景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雅纳切克原作彻底改编成为当代舞台作品。

  伊沃·冯·霍夫表示,“ 《消失人的日记》虽不如雅纳切克的其他伟大歌剧那样出名,但这并不能让它变得被人遗忘。这部短篇作品的力量在于它的双重生命力——首先是精简干练的诗词,通俗易懂的音调;更重要的还有雅纳切克对年轻的卡米拉充满激情的爱,这使我对这项工作有着强烈渴望,并希望创造出不可想象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