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民乐作品征集走过十二年——
让专业作曲家“组团”深入中小学乐团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刁艳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第六届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新作品征集,自今年5月向业内和全社会发布征集公告以来,得到了众多作曲家、中小学民乐团队、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10月20日征集截稿后,将随即启动正式的筛选程序,遴选出优秀作品并将由知名乐团现场呈现在首都舞台。

  2006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首届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新作品征集(以下简称为“青少年民乐作品征集” ) ,至2018年第六届平稳有序地进行。12年间,作品的征集悄然走过了一个轮回。尤其是2012年至2018年每两年一届有规律的征集,在业内积累起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为中小学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比赛、展演和日常排练的急需之作。回顾近几年的征集历程,此举不仅引发了众多成熟作曲家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注,更是培养了一批有志于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的青年作曲家群体。征集的意义已经远超几部优秀作品得以面世这一范畴,这一平台孕育出的创新理念和人文精神,才是对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发展的独特贡献。

  “创作,从孩子们身上回归真诚、真实”

  在第三届青少年民乐作品征集的那一年, 2012年7月23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共同主办“对话金帆——作曲家下基层、进校园创作体验活动” 。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作曲家刘锡津带领的国内一线作曲家团队,观摩了北京35中、北京昌平二中及北京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现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三家金帆民乐团的演出,并与金帆师生进行了深入、生动的对话和交流。参与此次活动的作曲家还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作曲家唐建平,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科主任、作曲教授刘长远,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常平,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禹永一,留德作曲博士王珏,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博士温展力,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王丹红,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赵东升,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谢鹏等。

  那次专业作曲家“组团”深入中小学乐团,是一个颇为新鲜的举动,在北京市学生乐队的建设上是第一次。很多中小学生兴奋地表示,作曲家从乐谱后面走到了前台,见到了演奏的曲子的作者“本尊” 。作曲家也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深入思考了音乐对于美育教育的推动作用。唐建平表示,“无论是交响乐还是民乐,共性上来讲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培养他们艺术的美,陪伴他们思想智慧的成长。不能用专业乐团的纯艺术标准要求青少年乐队的打造。 ”刘长远也谈道:“那种认为拉《春江花月夜》之类作品很可笑的观点,说明学校进行的美育教育还不够。如果一味地迎合他们这种趣味,就会走偏。我们应该借鉴西方,西方在古典音乐教育方面,始终把四百年来的作曲家作为一种历史,学钢琴、弦乐四重奏,都是从古典音乐学起。 ”刘锡津说,“不能小瞧中小学民乐团的传播能力,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是可以通过中小学乐团来传播的。我们要向全社会呼吁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的美学需求。希望作曲家们能从孩子们身上回归真诚、真实。 ”

  “创作,从孩子们身上回归真诚、真实。 ”这是青少年作品征集提出的响亮的创作理念,如同一股清流汩汩流向民族音乐创作领域。此后,众多作曲家投入到青少年民乐作品征集中来,从首度创作民乐作品的“新兵”成长为写作大型作品的“人才” ;从对民乐创作不太感冒的“门外汉”到主动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铁杆” ,一批批优秀的作曲家在这个平台成长,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从青少年团队延伸到更广阔的舞台。

  历届获奖作品总谱免费分享给中小学乐团

  “如果说艺术教育是一杆枪,那么作品就是这杆枪上的子弹。 ”深谙艺术教育规律的北京市教委音体美处处长王军曾形象地比喻作品的重要性。在北京市教委和中小学金帆团队的支持、合作下,近几年,历次征集的民乐作品都会精选几部进入北京市中小学艺术展演,作为规定曲目被各个团队演奏,或争相为团队日常演出排练选用,如《蓝色畅想》 《青春圆舞曲》 《黑土歌》 《丝绸之路》 《岳母刺字》 《走向未来》等。近些年,现场观摩过北京市中小学乐团展演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与西洋交响乐队重复率极高的选曲相比,民乐团的作品接地气、题材多样、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给人更加丰满的视听享受,也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志趣。

  为了推动作品的传播度和演奏频率,自2014年第四届青少年民乐作品征集开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历届获奖作品总谱免费分享给全国所有的中小学乐团。任何有需要的中小学乐团,只要联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就可以得到总谱的复印件。此项举措公布后,很多人一开始还不相信这是真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学会联系,待拿到了总谱的复印件时,心情格外激动。有的学生乐团表示学校的经费不是很充裕,省下的借谱费就能在排练上多投入一些,解决了“燃眉之急” 。

  持续举办的青少年民乐作品征集活动,以真诚的态度和不变的初心赢得了外界的好评。在第六届青少年民乐作品征集如火如荼之时,刘锡津提出要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个平台。“从平台上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与五年、十年前相比,作品征集活动越来越多了,但是针对青少年的作品征集依然很少。民乐发展的形势也火热多了,对作品的需求更多了,作曲家们都很忙,创作也是一项很艰苦的劳动。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抽出时间和精力,关注祖国的下一代,关注他们的音乐世界。 ”刘锡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