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题材也动人心魄
——分析滇剧《水莽草》的成功要素
栏目: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作者:夏冬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滇剧《水莽草》全国巡演广受好评,这出戏也是我近期看到的最为成功的一出戏。婆媳题材是很多戏曲剧种经常选用的题材,一个如此普通的题材,能够演绎得这样动人心魄,其中的成功要素值得探究。

  该剧是一出古装戏,是一个讲述一对婆媳由对立到和解的寓言故事。近年来在天津上演的讲述婆媳故事的戏曲有很多,比如评剧《赵芸娘》 《费姐儿》 《孔雀东南飞》 ,河北梆子《金锁记》等等,而滇剧《水莽草》却另辟蹊径,戏的一开始和很多这类题材的戏一样,也是儿媳满心欢喜嫁入婆家,婆婆囿于传统开始对儿媳施威,并以外出赚钱为名赶走了儿子。然而接下来戏的情节出现了逆转,在婆媳冲突中,儿媳无奈一心求死,给自己熬了一碗毒药水莽草,却不料被婆婆喝下,而毒性发作的时间是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戏的重点便在这四十九天之中,儿媳内心的煎熬与自我救赎的过程。整部戏情节起伏跌宕,随着儿媳的自省、自救、救人,婆媳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解,而距离婆婆“死亡”的时间也越来越近,儿媳内心的煎熬也随之被推到了极致,于是,顺理成章地构成了戏剧高潮。而当婆媳共同“等死”之时,死亡却已擦身而过,水莽草有毒?无毒?真真假假中观众得到的是心灵的洗涤和审美的享受。一个司空见惯的婆媳故事却能让观众看得惊心动魄,应该说这部剧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编剧。一个好看的故事,这是这出戏第一个成功要素。

  第二个成功要素是有一个能与现代人的审美与文化相通的主题。这出戏虽然是一个古代的寓言故事,但却让观众感受到了心灵的相通。婆媳矛盾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婆媳之间的强弱对比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古代的婆媳故事,大多表现的是婆婆对儿媳的虐待,且以悲剧结局居多,喜剧结局的往往采用的是巧合因素,比如评剧《费姐儿》 ,它利用了巧合的亲戚关系,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最终教育了婆婆和小姑,实现了一家和睦的结局。现代的婆媳故事,往往是媳妇虐待婆婆,后来经过婆婆的感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家团圆,比如评剧《小院风波》 。而《水莽草》并没有把现代人的婆媳观念强加给古人,它以一种民俗的、神话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婆媳关系这个永恒的矛盾。它一改这类戏重在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彰显了人类向善、向美的共同主题,在婆媳关系由对立到和解的过程中,人物内心的变化与煎熬,又恰好与当代人求理解、求共鸣的思想相碰撞,主题的升华、文化的交融,正是这出戏最大的魅力。

  第三个成功要素,也是作为戏曲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戏曲传统程式的当代化运用。现在舞台上新排的剧目由于服装的更新,很多原有的戏曲元素不见了,比如水袖、髯口等等,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戏曲特有的技巧无法再运用。然而这出戏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儿媳与婆婆的关系得到和解之时,也是婆婆“死期”将近之日,儿媳内心的煎熬达到了极致,这时一段梦境戏的出现把儿媳内心的善良外化了出来。阴曹地府,儿媳愿代替婆婆而死,以赎自己之过。这场戏中长水袖的运用,一方面外化出人物内心的强烈煎熬,一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戏曲的水袖功,令人拍案叫绝。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诸多要素的配合方能成功。比如这出戏也运用了群舞,但这些舞者并不是单纯地伴舞,而是与剧情融为一体,她们时而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剧中人,时而是树、是山、是草,与主角的巧妙融合成为戏的一大亮点。

  《水莽草》所展示出的这三个成功要素,为诸多以反映家长里短见长的地方戏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