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基为时代立传
——第24届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白玉兰奖观察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张斌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剧照

  独具特色的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白玉兰奖评选走过了30年,已成为中国电视剧艺术的时代刻痕。第24届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白玉兰奖日前再度盛开,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获得了加冕。这些优秀的电视剧,一方面深入到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深处,探讨其价值的现代转化,为中国观众提供精神坐标和价值引领;另一方面,又自觉描写社会现实,用多元丰富的艺术写照铭刻时代的变迁与社会人生百态,以思想启示观众,以艺术抚慰人心。

  创作精品成为电视剧艺术工作者的自觉追求

  近几年,由于互联网+语境下视频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带有网络基因的IP电视剧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并牵引整个电视剧产业在题材选取与类型生产上越来越偏向年轻化,一些作品存在过度迎合观众的娱乐性,盛行“大卡司”“小鲜肉”与“暗黑”叙事,以及历史虚无、美学粗糙、价值模糊等诸多问题。2017年以来,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政策调控下,这种冲动被有效遏制,电视剧生产开始回归以质量取胜的正确轨道上,打造精品电视剧成为中国电视剧生产的自觉追求。从本届白玉兰奖来看,也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题材和美学类型上来看,现实主义电视剧居于主导地位。本届白玉兰有80部左右作品报名参评,大多都是现实主义电视剧,即使是历史题材电视剧,其美学追求也是现实主义的,比较典型的如《白鹿原》 《那年花开月正圆》 。而由网络大IP改编的电视剧仅有《楚乔传》《轩辕剑之汉之云》 《醉玲珑》 《海上牧云记》等少数几部,并且在白玉兰奖提名中也收获惨淡,仅有《海上牧云记》获得最佳摄影奖的提名,最终也没有获奖。其余奖项,均集中到十部提名最佳电视剧中,展现出专业选片人评审眼光的较高集中度,说明这些作品质量确实远超其余报名作品。

  在十部提名电视剧中,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平分秋色, 《白鹿原》《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那年花开月正圆》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平饭店》属于历史题材电视剧,其涵盖的历史时段从三国、南北朝到晚清民国,范围比较广泛,美学类型上也具有从史诗意味的正剧、民间色彩浓郁的传奇剧到悬疑型的谍战剧等多元类型。现实题材电视剧也有不同类型的追求,家庭伦理剧《情满四合院》 《生逢灿烂的日子》截取上世纪中叶以来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展现共和国不同历史改变节点给家庭生活和人生际遇带来的冲击和改变。都市爱情剧《我的前半生》 《美好生活》关注当代都市男女在新时代的情感困惑与价值重校。职业剧《急诊科医生》则拓展了这一类型电视剧叙事的可能空间。 《白鹿原》以其深刻的文化意蕴、鲜明的角色形象和典型化的镜像空间获得评委青睐,夺得本届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奖,同时还摘得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奖项,生动诠释了精品电视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内涵。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剧照

  从演员表演和角色塑造上来看,演技派实力碾压颜值派,前些年伴随“小鲜肉”们的霸屏而流行的“颜值即正义”的谬论不攻自破。一些在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中的常青树和老戏骨迸发出了夺目的光彩,塑造了多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形象,抬升了前几年因“流量明星”而拉低的电视剧艺术水准。张嘉译、何冰、吴秀波、秦海璐、马伊琍、倪大红、孙俪、于和伟等知名演员塑造了白嘉轩、何雨柱(鹿子霖) 、司马懿、仙草、罗子君、座山雕、周莹、曹操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一些演员在多部电视剧中都有精彩表演,特别是张嘉译所主演的电视剧获得最佳电视剧提名的多达四部,何冰同时提名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展现了强劲的表演艺术功底,而雷佳音、翟天临等青年演员也通过各具特色的表演展现了出色的演技和塑造人物的多样可能性,给电视剧的艺术质地增添了厚度。

  从生产制作上来看,汇集多方人才,追求精良制作。虽然IP热退烧了,但互联网+激发的新的生产资源与融合性生产方式却并没有消失。一些电视剧虽然不是通过网络IP改编的,但编剧却是知名的网络文学作者。如《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编剧海晏,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编剧常江,他们和申捷、张莱、娟子等知名编剧一起,为中国电视剧贡献了新的中国故事。另外,本届白玉兰奖也汇集了多名一线知名导演,如丁黑、孔笙、李雪、刘进、沈严、张永新等,很多导演编剧也都几次入围白玉兰奖的评选,有的还获得过大奖。孔笙、李雪联合执导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还打破了电视剧艺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续集电视剧难续前作的尴尬,再次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肯定,给电视剧资源持续性开发与生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正因为有编导演摄美等各层面优质资源的有效配置,才为电视剧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给广大观众奉献出的才能是“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的电视剧艺术精品。

  文化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灵魂

  在中国迅速从区域性大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强国的过程中,电视剧应该为我们和世界的观众奉献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展现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和提倡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是构建中国形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逻辑要求。对电视剧这种大众通俗艺术样式而言,面对新时代,如何讲述中国(人)的故事,文化也必然是其中的关键之所在。本届白玉兰奖的提名和获奖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者的文化自信和对文化自觉的追求。

  这些电视剧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和对文化传统的自觉承续。文化自信源自文化自觉,而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则是文化自觉的具体表征。电视剧《白鹿原》 《那年花开月正圆》展现了电视剧艺术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 《白鹿原》通过同一宗族中白家和鹿家三代人之间的纠葛,讲述了在历史转折关头发生在白鹿原上惊心动魄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光亮和黑暗都被展示出来。电视剧既赞颂了以朱先生和白嘉轩为代表的传统理想人格,也通过黑娃、田小娥、白孝文的命运,批判了传统宗族文化中蕴含的对自由人格的戕害与毁灭,另外通过白灵和鹿兆鹏的命运,电视剧还澄清了革命与“翻鏊子”这种历史循环论之间的本质不同,体现了对历史理性的肯定。同时电视剧最后也通过黑娃拜师朱先生,表达了文化人格对于权力欲望的教化与更正。电视剧中对“白鹿精魂”的隐喻式表达,也进一步升华了电视剧的文化品格。该剧制作精美,影像考究,故事大气恢弘,文化表达自觉深刻,是近几年来难得的电视剧精品。而《那年花开月正圆》则通过流行的“大女主”电视剧模式,演绎了晚清陕西女首富周莹的传奇故事,但又打破了其惯常的“玛丽苏”故事建构方式。周莹的一生,体现了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女人,在面对晚清复杂历史时局和家族商业起伏的漩涡中,如何在坚守以“诚信”为基的传统商业伦理中间,以强烈的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与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不断建立吴家商业帝国的历程。电视剧也通过杜明礼、赵白石、张长青等人展现了晚清封建体制对商业的侵蚀与控制。周莹死后葬身乱石岗,则清楚地表明封建礼教力量的强大。发生在白鹿原和吴家东院的故事,是真正的中国故事,而对传统文化中文化价值的批判性反思,又赋予了电视剧以深刻的文化自觉。这些电视剧体现了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回应与对现代价值的充分张扬。

  《我的前半生》是去年一部现象级电视剧,改编自作家亦舒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同名小说。这部电视剧直面当下都市中年男女家庭生活的危机,讲述了一个极度依赖丈夫的家庭主妇罗子君在遭遇婚变后,面对“娜拉出走后会怎样”这一问题,在闺蜜和男友的帮助下重新把握人生的故事。该剧在看似时尚的都市剧外衣下,深入讨论了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女性如何独立自处的问题,极大激发了观众的共情,导致了该剧极高的话题性和网络点击量。 《情满四合院》突破了一般化的对家庭关系和情感的描写,将何雨柱个人的人生与四合院的小世界结合起来,四合院最后变成了老人院,何雨柱也从自我与他人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家人”的社会性意义。 《生逢灿烂的日子》中郭家四兄弟的不同人生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他们的选择与命运呈现了国与家之间的互动镜像。而《和平饭店》则通过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共产党员陈佳影和土匪二当家王大顶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即和平饭店中围绕“政治献金”背后的真相进行的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展现了革命本身的引力和革命信仰赋予人物的坚定动力,艺术地说明了革命选择共产党领导这一结果背后的深刻历史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