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2018年首部新戏《伊库斯》即将上演——
探寻彼得·谢弗剧作内部的“地心引力”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话剧《伊库斯》片段展示  李春光  摄

  “这是一部符合当代观众审美期待,对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灵魂自由有所观照的心理社会问题剧。 ” 5月29日,北京人艺2018年首部新戏——小剧场话剧《伊库斯》 (又译《马》 )新排剧目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剧导演班赞如是阐述说。

  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而言, 《伊库斯》一剧可能稍显陌生,但是《伊库斯》的作者彼得·谢弗,北京观众并不陌生。早在1986年,英若诚、林兆华两位导演就曾在北京人艺舞台上共同排演过彼得·谢弗的另一名作《上帝的宠儿》 ,并获得观众广泛好评,从而成为人艺经典剧目之一。

  这次,北京人艺再度将彼得·谢弗的作品搬上话剧舞台。无论是从剧作的思辨性还是剧目的观赏性而言, 《伊库斯》都是当之无愧的戏剧经典,这也成为导演班赞选择执导这部作品的一大主因。《伊库斯》是拉丁语Equus的音译,中文“马”的意思。该剧从一桩匪夷所思的少年伤马事件切入,剥洋葱一般展现了问题少年艾伦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紧张关系,并借心理医生之口发出关键一问,究竟谁需要被“治愈” ?

  据介绍, 《伊库斯》 1973年在伦敦英国国家剧院首演成功,移师美国百老汇后创造了1200场的演出场次纪录,成为百老汇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舞台作品之一,并于1975年获得美国托尼奖最佳戏剧奖。1977年,好莱坞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恋马狂》在美国金球奖与奥斯卡奖角逐中斩获诸多奖项与提名。2007年,《伊库斯》又因“哈利·波特”的饰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参演而备受瞩目。

  班赞表示,这次是该剧在中国内地首度获得正式授权的演出,而排演《伊库斯》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创作过程。在舞台时空结构表达上,需要把虚拟、象征、写意的中国戏曲美学和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融会贯通。比如,在马的处理上,力求“演马不见马,但还要有马” 。在表演上,既要充分发挥北京人艺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优势,也要有所创新,将毫发毕现、细致入微的心理写实与间离、表现、象征的舞台手法融会贯通。“在《伊库斯》这部作品中,存在社会氛围、家庭关系和个体心灵现实的三层结构,我们将通过一切舞台手法着力展现出人物之间多重矛盾的构成,引发大家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思考。 ”班赞说。

  这部被班赞定位为“心理剧”和“社会问题剧”的作品,云集了王佳骏、何靖、张福元、吴珊珊、李珍、王君瑞等北京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在过去一个月的排练中,每位演员都感觉这次的剧本与自己演绎的角色是个必须要严阵以待的课题与挑战。青年演员王佳骏认为,这部剧是他进入北京人艺工作以来,接到过的最具挑战性的一部。目前,他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艾伦内心世界的挖掘中,力求塑造出艾伦外表孤僻、内心澎湃的恋马少年形象。而在剧中饰演心理医生的何靖,则坦诚这个角色对自己的能力要求很高,“现在还在纠结,每天都在打破固有的表演方式再重新组合,在接下来一个月中还需要从心理的深层挖掘中找到依据与形象。 ”同样,对于剧中其他演员而言,也都需要花大力气去完善、雕琢每一个角色。

  至于《伊库斯》与彼得·谢弗的另一部作品《上帝的宠儿》有何异同,班赞认为,虽然两部作品的故事内容与时代背景有所不同,却都存在着相似的思考,“ 《伊库斯》中的艾伦与《上帝的宠儿》中的莫扎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形象,无论是问题少年还是天才音乐家,他俩都具备超越常人的精神力量,艾伦和莫扎特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芸芸众生身为凡人的痛苦与挣扎,这也是彼得·谢弗剧作内部的‘地心引力’ ” 。

  据悉,该剧将于6月25日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