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中国电影!
——全国政协委员成龙的“喜怒哀乐”
栏目:两会特写
作者:本报记者 金涛 文/图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成龙在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现场

  有一组照片,是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时,记者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成龙拍摄的,会后整理,发现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的讲话,但成龙表情丰富,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有怒有哀,皆因过去中国电影人不易,在国外不受尊重;有喜有乐,则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大发展,中国电影人扬眉吐气。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厉害了,我的国” 。

  成龙的话题,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郑晓龙引发。小组发言时,郑晓龙谈道,中国文化走向国际,不光是办了什么晚会,还要培养自己的国际明星。“这是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 ”郑晓龙指出,成龙的国际化是自己“打”出来的。我们现在应该在个人拼搏的基础上,加上国家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树立中国的国际明星。“国际上很在意明星的影响力。中国的文化传统,是集体主义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但是在全世界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鼓励通过个人努力成长起来的影星,然后再加上政府和国家的肯定。只要是爱国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大的原则,就应该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国际明星。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有这种自信和胸怀。 ”

  郑晓龙导演的发言,勾起成龙的无限回忆。他说,很多人只看到他现在的风光,却没看到当年他在美国拼搏的苦楚。因为不懂英文,站在片场里没人理你;想去拿个杯子,动一下椅子,都会被指责,“我是男主角啊,但根本不会给我尊重,讲话没有任何底气。 ”那时候去美国面试,要飞十几个小时过去,到了酒店,先拿剧本背英文,然后过去给人家打功夫看,打完后再回酒店等电话,徒劳无功,就再飞十几个小时返回香港。还想再演,就重新过去。决定用他的时候,成龙觉得剧本有地方不合适,对方就问,为什么?成龙说,觉得对中国人不礼貌。对方就会说,“Hong Kong,China,is not a mar - ket。 ” (香港,中国内地,不是个市场)当时为进入美国,得学习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后来有美国电视台找成龙拍摄,成龙带了一队“成家班” ,他对工作人员说,榻榻米请拉后一点,露出水泥地。成龙说,准备,打。徒弟一个漂亮的空中360度,所有外国人都站起来拍手。掌声一停,成龙又说,再来。所有人都惊了,又是一个。成龙接着说,再来。“从此以后,所有人看我们‘成家班’ ,都是不一样的眼光。今天的‘成家班’是由10个国家相关协会的荣誉会员组成,由1个成家班变成7个成家班。美国大片《阿凡达》 《王牌特工》等等,都是我徒弟做第二摄制组的导演。我们真是用生命拼过来的。 ”成龙说。

  作为“北漂”没几年的香港人,成龙在香港出生,在香港成名,亲眼看到香港人从没有钱拍电影,到有钱拍电影,到全世界都看香港的功夫片,到现在大家都在说香港电影在衰落。“但是你说这个衰落是不是终点呢?倒也不一定。 ”成龙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他到内地拍戏,又看到这边的人从没有钱拍电影,到有钱拍电影,到现在全世界都重视中国市场。“你说这个繁荣是否永远都能保持下去呢?也不一定。 ”成龙说,电影人和观众,两者紧密相连。他刚到内地那会儿,内地电影人没钱拍戏,因为观众没有去影院看电影的习惯,也没有那么多影院,大家都看盗版。港片的衰落,也是因为港片的市场越来越小。现在内地一部电影就能有几十亿人民币的票房。当年外国人当着他的面说:香港,中国内地,不是个市场,成龙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人的表情。但是到了今天,成龙说,我们已经被尊重,甚至是“被过分尊重” 。今天,很多外国的编剧、导演、电影公司,包括演员,跟成龙开会,都会飞到中国。所有人拍电影都问成龙,“这个中国人喜欢吗? ”“这个中国政府认同吗? ”“这个适合你们中国口味吗? ”现在走出去,成龙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电影人为荣。他说:“为什么中国电影人能风风光光地站在台前?因为我们有十几亿的观众。所以我们电影市场好的时候一定要珍惜,一定要认真地去创作,要乘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东风,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此时此刻的繁荣更加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