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饭店》:吸引年轻人的烧脑谍战剧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和平饭店》剧照

  一部谍战剧拍成了密室逃生,不少观众看完电视剧《和平饭店》后,大呼“烧脑” ,而剧中的众多演员,个个演技在线。这一部针对年轻观众制作的谍战剧通过大数据表明,它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和平饭店》的网络独播平台爱奇艺的数据显示, 《和平饭店》 30岁以下的用户高达44 %,女性受众比例高于同类题材电视剧《风筝》 13 %左右,占整体受众人数近一半。

  在电视剧《和平饭店》的专家研讨会上,爱奇艺的执行总编辑王兆楠分析说,以往谍战剧的男性观众会更多一些,这类电视剧可以称为男性向的电视剧,但是作为播出平台从收视方面考虑的话,会更喜欢女性向的电视剧,因为女性观众在收看电视剧的同时,更有向外传播的意愿。爱奇艺播出平台有个滤镜功能,使用滤镜功能,相当于按下快进键。王兆楠说,通过爱奇艺的后台,他们发现, 《和平饭店》的用户很少用滤镜,“真是在一帧一帧地看这部剧,用户跟着这个剧的男主人公、女主人公紧张,根据他们的思路去判断接下来的剧情,舍不得漏掉一秒钟” 。

  毫无疑问,堪比美剧的强情节,让观众感到不能像收看别的电视剧那样,一面干点别的事情一面看,一旦漏掉了什么,剧情就不能衔接起来,也就丧失了“烧脑”的快感。浙江卫视总编室主任陶燕说,在和平饭店这一密闭空间里,饭店里的十几号人在10天时间里相互“厮杀” ,有的是要执行自己的任务,有的是要揪出共产党,期间营造足够的悬念,挺符合当下年轻人玩密室逃脱的心理。“不管年代剧也好,现代剧也好,好的剧一定符合当下的受众心理,密室逃脱感特别符合现在的游戏感,所以这个剧可以包容很大的受众群,不光年纪大的人,年轻人也爱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谈到这部剧的高密度情节时说,高密度首先体现在智力的高密度,虽然陈佳影和王大顶、窦仕骁,以及周围的十几个人的关系,给每个人的性格确定了一些基本的东西,但每一场戏一上来就把几个主人公推到生死攸关的隘口,过不去就是死,几分钟就是一个坎儿。

  在“和平饭店”里聚集了多国的间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中方有国民党、共产党、土匪、伪满警察等等,打破了以往谍战剧中只有中日两方交锋的设置,将观众带入世界反法西斯的大战场,同时,也给人物关系带来了新的突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说:“把传统上中国电视剧中人物关系的成长矩阵,转变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多元缠绕的圆形结构。陈佳影是圆心,其他人都在圆周,圆周上的人物同圆心的人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陈佳影一开始就展示了自己的美貌、妖艳、机智、勇敢、忠诚等等。圆心简单而固定,但圆周上是复杂而随时变化的人物。它的叙述重心是人物关系因行动而发生改变。看点就是在多重复杂的矛盾中,这些人物的能耐和潜能被诱发出来。正是这个唤起了观众高度观赏兴趣。 ”

  与完美、独立、理性的女主角陈佳影不同,自称是东三省唯一懂莎士比亚的土匪王大顶却是集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小趣味,他说着自以为幽默的冷笑话,念着莎士比亚的诗,他被陈佳影吸引,却无法立刻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他摇摆不定、他自诩风流。最后,他坚定地站在了陈佳影一边,全力配合、甚至可以以生命为代价。这样的王大顶很受年轻观众的喜欢,王大顶的饰演者“姐夫”雷佳音靠着这个角色又收获了很多粉丝。李准认为,剧中陈佳影引导王大顶走向抗日道路的过程,是十分符合当时的日本在东北高压统治的史实,当时东北的汉奸非常多,赵一曼、赵尚志等抗联战士就是被汉奸出卖的。他说:“爱国主义不是空话,除了意志信仰,还有与意志信仰相匹配的智慧和智商,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剧没有任何的说教,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说过‘主义’ ,甚至‘爱国主义’这个词。陈佳影从最基础的出发,她认为自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光有自私就会陷入困境,不能借助别人的力量。她对王大顶说,‘人除了利己还要利他’ ,利他之后你就有很多朋友,自己的很多目标就可以实现,最后还要利国利民。她把一个非常容易说得直白的爱国主义观念,改造成利己利他利国的三部曲,于是王大顶、刘金花、王大花等人的觉醒和成长就水到渠成了。 ”其实这个道理对于当下年轻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如此。

  和平饭店里的所有人被裹挟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里,容易乱花迷人眼,但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有的地方的处理是为了反转而反转,最明显的是窦仕骁最后蜕下残暴警察的“外皮” ,变成了陈佳影的同志,虽然一下让观众惊掉了下巴,但是铺垫太少,角色的行为动机要靠台词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