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要让观众走得进来,看得进去
栏目:艺苑走笔
作者:小作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2018年将推动修订《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增加资金总量,扩大补助范围,调整分级分档补助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 ”据新华社消息,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4873家,其中免费开放的4246家,全国博物馆年接待观众9亿人次。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将更多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提升文博单位陈列、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文物资源利用模式。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各种展品的社会价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博物馆藏品观看实物可以比观看图片体现出更多细节,对于专业人士为专业目的观看的话,差别更大。一位画家在创作一幅大型的青绿山水画时,追寻古法而不得,直到在大英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看到我国古代青绿山水名作时,才豁然开朗。去年9月,故宫博物院推出“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引发观众为此排长队,就为了看眼其中最有名的《千里江山图》 ,从而产生了一个新词“故宫跑” 。 《千里江山图》只在故宫展出过三次。看过展览的观众都惊叹,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宋代画作,它的色彩居然如此亮丽,感到非常震撼,不禁为中华民族千年文明而骄傲。

  我们的悠久的文明史是宝贵的遗产而不是包袱,博物馆就是承载历史文明成果的展馆。大到国家博物馆,小到一个村史馆,都能给人以关于文明传承的启迪,前者是国家的大型展览,后者是村风文明的展示。现在国家对博物馆逐渐重视起来,也是意识到了博物馆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扩大免费博物馆的范围,能鼓励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然而,要想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作用,仅靠免费政策是不够的。要解决观众走得进、看进去,而不是让观众只是走马观花的博物馆游的问题,还得想办法让展品的介绍和讲解更生动有趣,展现展品背后的故事,或是让观众有浸入式的体验,加强观众与展品的互动。目前,在获取解说的便利性上,各博物馆已经紧跟科技进步,不断推出新型的解说方式。在博物馆里基本上见不到开着大喇叭的解说员,取而代之的是耳机解说、扫描二维码的微信解说。但这类解说,比起解说员解说的缺点是没有互动性,观众无法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2018年元旦假期3天,国宝机器人为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讲解,与观众的互动量就超过7000次。未来的智能科技应该在这方面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