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正剧亦是收视刚需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天下长安》剧照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里,近年来,古装剧大多数由玄幻、穿越和架空电视剧霸屏,像过往的《汉武大帝》 《雍正王朝》之类的现象级历史剧越来越少见。同时,一提起历史剧仿佛就要与收视老龄化挂钩,而唱衰电视机开机率也仿佛是近年来的主流论调。然而,在近日由《文艺报》主办的“历史正剧的回归——大型历史剧《天下长安》创作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们深入讨论了有关历史剧的话题,大家认为,好的历史正剧是收视的刚需。

  在新浪娱乐副主编张本看来,美剧中的历史剧经常能出现爆款。虽然古装剧的投资往往所耗不菲,可是制作方依然愿意投资,是因为在如网飞等视频网站和HBO等付费订阅平台可以精确地预计出收视观众,尤其是高净值的收视群体。可是在国内,不管是收视率还是点击率并非完全透明,频频爆出的购买收视率、收视率造假的新闻,无法让制作方完全押宝在此,并以此作为投资依据。此外,虽然视频网站近年迅速崛起,可是还未发展到以独播支撑一部制作精良的历史正剧的地步,如口碑非常好的《军师联盟》在他看来,并未获得与其品质相匹配的收视表现,尤其是第二部在视频网站独播,实际丧失了电视台的所有潜在观看群体。张本说:“我认为中国观众对历史正剧有绝对诉求。 ”

  在酷云大数据研究中心总经理吕海媛看来,智能电视的普及导致了品质用户回归和用户的活力呈现两个结果。她说:“现在的家庭设备,基本上已经进入到智能化时代,智能电视目前市场保有量几乎达到50 %。这对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是颠覆性的。传统收视率研究的全国样本量仅仅在2万到4万户家庭,而现在是以亿级观看人次为单位的。 ”

  吕海媛表示,“整个电视观众是趋于年轻化的,智能电视用户群有两大特点:一是有品质, 18 - 34岁受众占比达到60 %以上,这意味着家庭电视互联网化之后,它的操作模式跟年轻人的喜好更接近了,所以年轻人在回归大屏。当然回归大屏未必仅仅是为了直播场景,还有点播场景,甚至轮播场景,体现在开机率上,可以达到50 %以上,这跟传统的电视研究中连续十几年开机率数值比起来是有差异的,传统研究中电视开机率大概在20 %到30 %之间波动,连续十几年如此。 ”

  在上述大数据的支撑下,再来看历史正剧的收视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吕海媛表示,从2015年到2017年,观众对上星电视剧的需求是增长的,在黄金时间段的一轮剧的需求量大概100多部,在2017年黄金时段上星首轮电视剧大概150多部,古装题材大概有20部左右,其中玄幻类的占绝大多数。真正的历史正剧,在2017年仅有3部。

  像《天下粮田》 《于成龙》的竞争力数值,在播出时段中位居整个市场前四位,《天下粮田》则是第一。这说明观众对优秀的历史正剧是有需求的。

  而《天下长安》则旨在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历史剧。其编剧董哲本身就是唐史发烧友,在2006年便开始创作唐朝题材的网络小说,而那两年刚好有《贞观之治》 《贞观长歌》等现象级唐朝题材电视剧播出。在写作过程中,董哲为了还原史实,在细节上下了很多工夫。在创作电视剧的过程中,董哲决定,要描述的不是某个人,不是某件事,而是盛唐最基本的风骨和风貌。因此在刻画角色的过程中,董哲便着重发掘那个时代的政治文明、政治文化背景。比如“我发现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李世民虚心纳谏并非仅仅是因为个人性格,而是魏征恰恰是掌管政令下达的人,这就决定了魏征必然会和李世民就讨论政令发生很多直接的关系。 ”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写他就无法绕过“玄武门之变” ,那么如何对今天的观众呈现“玄武门之变” ?该剧导演连奕名表示,他首先从人物身上找到一点,就是李渊用一生选择了原谅李世民,一个儿子杀了他另外两个儿子和那么多孙子,李渊最后却活到70多岁颐养天年,这个境界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李世民,他16岁参军打仗,活到50多岁,他这短暂一生却开创了“贞观之治” ,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 ,使得他必须拼命做一代明君,这是他的自赎。至于李建成,“我们小时候看《隋唐演义》 ,觉得李建成完全是个坏人,可是如果他是坏人,那么满朝文武和李渊不可能把他立为太子,肯定是后代历史表述有偏差。有人骂魏征是‘三姓家奴’ ,他曾为李建成的东宫僚属,可之前他好像并没有这么耿直。他不敢骂别的‘老板’ ,为什么单单就敢骂李世民?我觉得就是因为他抓到李世民心灵上的弱点,李世民想通过勤政来救赎原罪,所以李世民希望成为明君,不敢杀魏征。恰恰是这一点创建了这么一个君臣和谐相处的佳话。 ”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看来, 《天下长安》可贵的地方在于,呈现了李世民平等的少数民族政策;呈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典型的矛盾,土地兼并,以及对此李世民所采取的抑制士族门阀的政策;还有就是在君主制度下,怎么尝试做成君臣共治。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 《天下长安》是历史正剧的回归,主要表现在,拍出了历史剧的历史精神、历史观;拍出了历史中的人;拍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也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拍出了现实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