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木楼古歌》:
一段保护传承“水书”的悲壮往事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剧《木楼古歌》剧照  李宜涧  摄

  由贵州都匀歌舞剧团创排的大型水族题材舞剧《木楼古歌》日前晋京演出,在北京民族剧院连演两场。水族拥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木楼古歌》即是一部讲述水族人民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水书”的舞剧。

  “水书”是用水族古文字撰写的典籍的总称,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的内容不仅记载着水族的时日、方位、星象、占卜等原始宗教、民间知识,也保存了珍贵的水族天象、历法和气象资料,是水族先民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经验集成和水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 。几千年来“水书”靠着一代又一代的水书先生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

  《木楼古歌》将“水书”这一神秘的民族文化符号搬上舞台。全剧分为“序·忆”“塾”“义”“祸”“战”“尾声·念”六个部分。整部舞剧以水族少女阿诺棉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在上世纪40年代日寇入侵黔南的时代背景下,将水族民众用生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娓娓道来。阿诺棉与阿虽青梅竹马,一起在父亲阿布执教的“水书”学堂“偷艺” 。他们阴差阳错结识了日本人铃木,却不料引来了侵略者对“水书”的觊觎和杀身之祸。最终阿诺棉的恋人阿虽被铃木杀害,父亲与万册水书在木楼中同归于尽。此后,阿诺棉独守被毁木楼数十年,成为一位保护、整理、研究水书的白发苍苍的老人。

  《木楼古歌》最初是一部独幕话剧的剧本,诞生于1994年, 1998年曾荣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奖”二等奖。历经20余年,三易其稿后,成为现在的舞剧剧本。导演董雪海表示,如今上演的舞剧《木楼古歌》的剧本与之前有很大不同,编导不是被动地根据剧本进行二次创作,而是从一开始就将舞剧和舞台的展示效果作为重要的参考要素,并融入剧本的创作之中。所以该剧的排演非常顺利,戏剧冲突的铺陈、爆发以及感染力都很适合用舞蹈来体现。

  《木楼古歌》的主创团队中,导演董雪海曾执导过多部舞剧和歌舞剧,并多次担任国家大型演出的总导演和执行导演;音乐统筹汪洋、出品人莫红燕和编剧潘茂金都是贵州人,其中莫红燕长期担任都匀歌舞剧团团长,他们具有丰富的当地生活经验;青年舞者彭小瑜、胡适在剧中分别饰演阿诺棉和阿虽,两人在舞台上都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创作《木楼古歌》的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水族文化,让整部剧的内容更加丰满生动、贴合实际生活,主创们曾多次深入贵州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坝辉村羊瓮寨、怎雷村采风,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观赏水族斗角舞和水歌演唱,体验水书先生的授课过程,了解水族祭祀仪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