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晋京,两场“雷雨之夜”引燃观众热情——
沪剧《雷雨》:“上海的声音”越来越受欢迎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沪剧《雷雨》剧照

  11月15日、 17日,上海沪剧院经典沪剧《雷雨》分别登台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和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这是沪剧《雷雨》七年来第三次亮相京城舞台,也是上海沪剧院继2016年10月以来第三次携经典剧目进京展演。现场热烈的掌声,显示出“上海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首都观众的喜爱。

  曹禺先生的处女作《雷雨》 ,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戏剧真正成熟的标志。自1934年剧本发表后, 《雷雨》就频频被改编成各类剧种, 1938年申曲前辈艺人施春轩就以幕表戏的形式演出过《雷雨》 ,从此以“西装旗袍戏”闻名的沪剧舞台上的《雷雨》改编演出就没有停止过。沪剧名家丁是娥、解洪元、王盘声、杨飞飞、石筱英、邵滨孙、袁滨忠等都曾成功演绎该剧,为今天的沪剧《雷雨》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百年沪剧历程中的传世之作,滋养并提升了沪剧剧种的人文品位和表演品格。

  2013年,上海沪剧院重新修改排演《雷雨》 ,在“尊重原著、忠于原作”的基础上,改编强化了戏剧性与音乐性、抒情性与思想性、可看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沪剧《雷雨》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观众,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 30年的恩怨为主线,无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将人类生命里所交织的“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展现在当代观众面前。

  在执导沪剧《雷雨》时,导演曹其敬在保留1959年版中“盘凤”“花园会”“吃药”“撕支票”和“四凤独叹”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唱段基础上,着重体现人性、人情和人文精神。特别在第五场的高潮,当真相大白、悲剧命运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安排了沪剧舞台上很少见的五重唱,极大地强化了戏剧冲突。同时,结尾时那风雨交加的雷电更是惊心动魄,将整个戏推向了高潮。

  据介绍, 《雷雨》中的繁漪是新旧交替时代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女性人物,把握演绎的难度非常高。当年丁是娥把这个人物演绎得生动真挚,曾有“活繁漪”之称。此次繁漪这个角色由上海沪剧院院长、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饰演,再度展现了独到的理解和出色的表演。因为成功演绎繁漪这个角色,茅善玉曾第二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沪剧小生朱俭演绎的周萍,也是个性鲜明、层次细腻而丰富。由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团90后青年演员洪豆豆和金世杰分别出演的四凤和周冲的角色,表演上也不断进步。作为茅善玉的学生,洪豆豆曾凭借剧中“四凤”一角,荣获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新人配角奖。此次师生同台,堪称佳话。

  近年来,“戏曲进校园”得到了全社会大力的支持和关注,沪剧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校园之路。除了积极投身“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将精品沪剧剧目送进上海高校,并通过“大学生公益票”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剧院,让上海高校学子感受沪剧魅力。在此基础上,上海沪剧院于2016年10月首次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合作,将歌颂优秀民族精神的原创沪剧《邓世昌》带到了北大校园。

  作为上海沪剧院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三年合作计划”的第二部大戏,此次沪剧《雷雨》在北大的演出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关注。据了解,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票后,学生票在短时间内一抢而空,北大学生还自发组织了观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