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拓展方能超越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涵范畴及其未来机遇
栏目:文章摘要
作者:于洋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些年来,随着几项国家级美术创作工程的陆续推出,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水准上乘的精品力作,引发了美术界乃至更大范围社会群体的关注。如何认识“主题性创作”的概念范畴与核心追求,理解“主题性”在美术创作领域的内涵与外延,审视主题性创作在未来的学术生发点,成为当下美术创作的时代课题。

  从作品数量与表现题材来看,主题性创作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据大半壁江山。然而我们今天对于“主题性创作”的认识,仍简单而含混地停留于“主旋律”“历史画”“重大题材”等范畴。事实上,“主题性”概念范畴本身亦具有丰富而复杂的结构,应将其放置于一个更为包容、开放的空间。除了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直面社会发展与日常民生的现实情境,从细节性的现实彰显时代风貌,以小见大、润物无声地呈现社会人文的变迁,更应成为当下与未来“主题性创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真情实感的传递,主要不是依靠创作技法的传达,而是作者全身心的、饱含温度的精神投入。无论是“旧瓶新酒” ,还是“新瓶旧酒” ,题材内容或表现手法的新变,都可成为创新的契机。因此,只有在题材内容、思想表现、情感传达层面拓疆扩土,求新求真,不拘于旧有风格与经典模式,深挖作品的情境内涵,方能经由范畴的拓展,实现精神的超越。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