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津宝第三届国际音乐节暨打击乐大奖赛举办——
“打击乐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领域”
栏目:新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西安音乐学院西洋打击乐专业的大四学生王瀚冲,年少时去西安音乐学院看一场打击乐音乐会,舞台上演奏家们使用的丰富的打击乐器让他眼花缭乱,心生喜欢。回去之后,他对母亲说,他要学打击乐。学习打击乐十几年来,他发现自己进入的是一个很大的世界。“打击乐一直在发展,作为演奏者,出来一门新乐器,我们就要去学习。 ”他觉得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领域,“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完” 。

  8月14日至17日, 2017津宝第三届国际音乐节暨第三届打击乐大奖赛在天津举办。王瀚冲和他大一的师弟、同为西安音乐学院西洋打击乐专业的侯彦廷,组成颤音琴和马林巴二重奏,现场演绎了曲目《duet colours》 ,意为“重奏的颜色” 。王瀚冲演奏马林巴,侯彦廷演奏颤音琴。这是一首靠颤音琴声部旋律的变化来带动整体色彩变化的曲子。

  这样的二重奏,需要马林巴和颤音琴的精准配合。“马林巴的节奏必须要准,要连贯,要把握好强弱。 ”王瀚冲说,“如果马林巴过强或过弱,或者节奏有变动,都会对颤音琴的声部造成影响。 ”在他看来,二重奏是难度很大的演奏形式。因为只有两个演奏者,声部比较单一,一旦有瑕疵,很容易就被听出来。同时,两个演奏者的拍子很不容易靠在一起,演奏的过程中两人的速度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花时间去磨合,让两个人的气息控制在一起,并互相带动对方的感情。 ”他强调了感情投入的重要性。节奏是打击乐的灵魂。王瀚冲和侯彦廷在学校都很注重节奏感的训练。“不管练哪种打击乐器,都要让节拍器陪着你。这样你的脑子里就会有一个概念,心里面有一个律动。只要基本律动是对的,你的节奏就不会出现大的摇摆。 ”王瀚冲说。

  来自河南濮阳的肖佩石,是本届比赛中的一名领队。他在当地创办了一家针对青少年的音乐培训学校,他自己也兼任打击乐教师,教授架子鼓、马林巴等乐器的演奏。这次他带了两位五六岁的学架子鼓的小选手参赛。肖佩石告诉记者,在选择打击乐的学员时,他的要求很严苛。“我们不要求他们能达到哪个高度的高音,但是会要求节奏感,这是首要条件。以每分钟敲打80次、 100次或者120次的速度,能够稳定地坚持3到5分钟,这种节奏稳定的学生,我们才会收,这样有利于我们后期的培养。 ”在培养打击乐的学生时,他教他们开腕等基本功,以及肢体的协调能力、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同时,还会培养他们形成沉稳笃定的性格。

  本届比赛分爵士鼓组合、室内打击乐组合、世界打击乐、民族打击乐组合、民族打击乐单项等多个组别,专家评委包括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金纪广,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打击乐教授李飚,日本打击乐演奏家濑川顺子,西班牙打击乐演奏家托尼·弗洛雷等,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青少年和儿童参赛。

  比赛评委、打击乐演奏家高超发现,青少年的演奏水平一年比一年高了,但是高超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些儿童打击乐学习者基本功有些薄弱,这反映出幼儿的打击乐培训和教育,目前欠缺规范性。“对于打基础阶段的孩子,他们可能不需要敲一些非常难的作品,更重要的还是基本功。 ”高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