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照出每个“盗花者”的一面镜子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剧《库布其》剧照  刘海栋  摄

  “库布其” ,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 ,这个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北部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因其处于黄河下,宛如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然而,传说这里曾是蓝天做帐、绿野为毡的葱郁草原,却在多年前经历了生命绿洲变成死亡之海的悲哀。是谁扼杀了水草丰茂的生机勃勃,徒留扬砾飞沙的荒凉死寂?日前,由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演绎的民族寓言舞剧《库布其》 ,作为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的首场演出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告诉观众一个值得深思的答案。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该剧是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打造的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也是鄂尔多斯献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剧目。此次晋京是该剧2016年完成创作后首次走出鄂尔多斯市,未来该剧还将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在鄂尔多斯市展演。

  美丽的人间仙境库布其生长着一种神奇花,她有救死扶伤的功效,也孕育着自然生态。一位病危者因神奇花得救,本该感恩却生贪念,强夺神奇花致其衰败,盗花同时又伤害了护花的草原之子,静美的草原随着神奇花的枯谢而荒芜凋敝终成一片荒漠。草原失色,家园毁灭,被迫迁徙的人们不断葬身沙海,灾难中盗花者同样遭遇死神的威胁,但善良的牧羊姑娘不计前嫌拯救了他的生命,至善大爱让盗花者终于幡然悔悟,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这个基于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的传说而构织的故事充满寓言色彩。

  伴着高亢浑厚、悠扬婉转的民族音乐,在男子粗犷豪放、女子娴静端庄,散发着蒙古游牧民族地域风情的舞蹈中,作品通过“重生起贪欲” 、 “盗花灾祸起” 、“残芳泣英魂” 、“大爱惊天地”四幕剧情,向观众展现主旨立意——人类的无限贪婪会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侵害,愧对大自然的恩赐,只有自我救赎、转变观念才能换回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

  “我把破坏草原的人定位于‘我们’中的一员,而非通常想象中惯于与我们为敌的恶势力。他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本能的自私和贪婪,也正是他人性中‘恶’的一面的无限膨胀,让他最终失去理智,从而成为毁掉绿色草原的元凶和罪人。这也寓意着,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而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贪欲,让我们身处的环境可能毁于一旦。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如是介绍自己在该剧的剧本改编中的着力点之一。

  江东坦言,初遇该剧还是在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的舞剧组复评答辩会期间,虽然最终该剧通过了评审,但他并不十分看好这个当时还叫做《漠魂》的集体创作的作品,以致当他受邀改编剧本时最初还是拒绝的。但最终,打动他的除了对该剧总导演何燕敏舞蹈编导造诣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当他真正走近库布其,那里的人们对治沙工作执著努力、让沙漠重返绿洲的决心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征服了他。

  “库布其沙漠采风之行给我带来了空前的震撼,再来思忖这部舞剧的创作初衷,令我更加对当地同行们深怀敬意,深深体味到他们是多么想凭借着艺术的方式来为治理沙漠的理想而欢呼、而讴歌,多么想透过艺术的舞台向观众、向社会、向全人类传达出自己彻底治理沙漠、坚决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心声——而于此时的我而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艺术宣言和抉择! ”江东感叹。

  的确,今天,当我们被迫接受沙尘暴、雾霾等现象几乎成为生活的常态,当全球的生态危机刻不容缓,当我们必须面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命题时,或许应该反思,是否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在某个时刻不同程度充当过那个“盗花者” ?而从这个角度来说, 《库布其》也许便是可以照出自己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