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演绎“师魂”传承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安徽省话剧院儿童剧《天堂里的老师》登陆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浪漫演绎“师魂”传承

  教师的伟大并不都需要生离死别来证明,但在生离死别中,我们更能看到教师的精神,看到“师魂”的传承。8月3日,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舞台上上演了安徽省话剧院带来的儿童剧《天堂里的老师》 ,用浪漫而诗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演绎了安徽大别山里感人至深的“师魂”传承。

  创排于2016年7月的《天堂里的老师》 ,讲述了皖西大别山区老师王元在自然灾难来临时,舍己救人,保护学生,将“师魂”代代相传的感人故事。在大多数城里孩子并不熟知的大山深处,一所普通的小学,全校只有一个复式班,一位老师,五个学生,五个年级。老师王元是一个能和孩子们玩儿在一起的老师,就像邻家哥哥一样,而在自然灾难来临之时,他为救孩子而牺牲的举动又让他的形象高大起来。追根溯源,这一切都因为王元在童年时遇到的好老师洪梅对他的影响;向未来看,王元老师的行为又影响着他的学生……孩子们在师魂的传承中成长,励志追梦重建家园。

  走心之作,赢得人心。自2016年12月首演以来,该剧先后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安徽省十大演艺品牌剧目”等多个荣誉,获得了专家与大众的广泛好评。

  佳绩背后是诚意的创作。为了让该剧反映更加真实的山区生活,让剧目展现更加动人的情感力量, 《天堂里的老师》的编剧、国家一级编剧陈传敏和该剧导演兼编剧、国家一级导演许曼地多次带领演职人员深入安徽省六安市的金寨县山区进行采风创作,通过和学生、老师的接触,到乡村小学走访,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对学习的渴望。剧中融入了“最美教师”陈万霞给孩子过生日,以及广受好评的“阳光信箱”的故事等艺术改编,让观众感受到了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业”的伟大。

  植根现实,却非完全写实,而是采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将丰富想象楔入现实生活,实现贴近当代孩子的内心世界的诗意表达,形成该剧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段。正如老师在救学生时牺牲了,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天堂里的老师”的回信成为慰藉人心的一股暖流;家园需要重建,这也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但“天堂里的老师”早就和大家一起描绘出那幅“家乡的未来”画卷让人充满了希望。浪漫诗化的艺术处理在一定程度冲谈故事悲痛底色的同时,也让师者精魂温暖而厚重地助推着孩子的蜕变成长。

  “一笔一画一个心愿,一字一句一声呼喊” ,剧中质朴的山间歌谣展现着空灵自然,“山娃娃合唱团”散发着泥土芬芳,将一座大山里的故事更加立体化,也为现实的演绎涂抹了浪漫色彩。音乐配合着时空转变,“昨天”的悠远宁静和节奏爆发,“今天”的现代旋律融合城市乡村,“明天”的电子音乐配合奇幻色彩……即便是自然灾害场面,用管弦乐替代重金属诗化处理,在震撼的效果之外,让人们在自然灾害的无助面前也不会丢失重生的希望。恰似剧中“师魂”传承故事中饱含着伤痛与泪水,也浇灌了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