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说新唱新,更需从文本上满足观众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文/图  来源:中国艺术报

河南坠子《卖面》演出照,并在送欢笑惠民演出中深受喜爱

  日前,由中国曲协、河南省文联、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河南坠子大会在平顶山市落幕,来自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山东等地的24支河南坠子表演团队登台献艺,鹰城市民欣赏到一台呈现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特色的河南坠子演出。

  据河南省曲协副主席崔银龙介绍,河南坠子源于河南,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 (今称坠胡) ,且用河南方言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数是自拉自唱的。2006年,河南坠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河南坠子大会共有《书房训子》 《妻子泪》 《李逵夺鱼》 《带着婆婆去改嫁》 《丰碑》 《数点》 《英雄救美结良缘》 《洋女婿》 《雨夜惊魂》 《幸福的笑声》《诚信如山》 《卖面》 《龙凤配》 《真爷们》《摘棉花》 《拉荆笆》 《劝孝》 《擀面条》 《苛政猛于虎》 《乌江恨》 《孙叔敖请客》 《义薄云天》 《一片丹心焦裕禄》 《包公赔情》等24个节目上演。

  来自全国各地的坠子表演艺术家、评论家、编剧为第二届河南坠子大会展演作品把脉。河南坠子天然具有曲艺轻骑兵的特点,具有民间性、接地气,在此次展演中,现场观众达到一万人,充分说明其群众基础。据平顶山市曲协副主席古杨介绍, 《义薄云天》 《真爷们》《书房训子》等几部作品是根据道德模范故事、真人真事改编的,经过反复磨合创作出来的。中国曲协副主席郭刚谈到,此次展演八成作品是新创作的,有的还是民间艺人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坠子艺人的创作力。但是,此次展演同时也暴露了河南坠子重表演,轻剧本的一些问题。

  在国家一级编剧胡磊蕾看来,此次坠子展演选材广泛,既有历史故事,又有现代主流的孝老爱贤,家长里短的故事,刷出了坠子的存在感,非常健康,体现了艺术家的文化自信。“但同时一些作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洋女婿》 ,通过外国人的嘴来自我安慰,没有事例、冲突,到后来以至于跑题。像《拉荆笆》的表演非常吸引人,把坠子的艺术特点完全表现出来了,但是叙事简单、人物扁平。现在的观众观点正、见识广、审美高,我们不光要从表演上满足他们,更要从文本创作上提高自己来满足他们。 ”胡磊蕾说。

  在中国曲协河南坠子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宋爱华看来,此次坠子展演有三多:“一是青年演员多;二是外省演员多;三是正能量的本子多,说新唱新,充分发挥了曲艺尖兵的作用。 ”同时,宋爱华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河南坠子要把唱腔和词充分结合,在演员二度创作的时候,要让唱词符合唱腔的规律,还要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东西充分结合起来。要尊重曲艺的特点,这次展演有演员穿着戏中角色的衣服演出,直接演角色,这不太合适。曲艺演员是要跳进跳出的,不能穿着戏里角色的服装上台表演。 ”

  值得一提的是,开封坠子表演艺术家李爱红,在演出《擀面条》时突然胃疼,但是她仍然坚持演出,演出结束后,被急忙送往医院。她说,如果是别的艺术家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也会坚持演出的,像这种事情,很多老艺术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舞台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第二届河南坠子大会的闭幕演出暨中国曲协牡丹奖艺术团小分队送欢笑惠民演出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由郭淑菊、平顶山湛河区实验小学联合带来的河南坠子表演唱《偷年糕》以及河南坠子《卖面》 《乌江恨》 ,坠子剧《坠子一家亲》 ,还有相声《洗脚秀》 ,小品《钱去哪了》等精彩节目上演,更有黄宏带来的小品《精彩十分》 ,巩汉林、金珠带来的小品《浪漫的事》等,演出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