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热播电视剧《剃刀边缘》——
用一个一个局部的精彩,递增全剧的精彩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剃刀边缘》剧照

  从早年的谍战剧《敌营十八年》到《暗算》 《潜伏》 《伪装者》 《父亲的身份》 《麻雀》 ,再到如今正在热播的《剃刀边缘》 ,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或类型剧,多年来谍战剧一直深受观众的欢迎。“从《潜伏》开始,谍战剧这个题材愈发到了一个极致,没想到到2017年,谍战剧《剃刀边缘》又掀起一番话题。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电视剧《剃刀边缘》专家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不无感慨地说,这样的电视剧不断地出现,说明观众有这个需求。

  文章自导自演,马伊琍、丁勇岱等主演的《剃刀边缘》以上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伪满警察厅捉拿地下党特工“剃刀”的故事。主人公“剃刀”是伪满警察许从良,能力出众却没有坚定信仰,在哈尔滨伪满警察厅险恶的内部斗争中,凭借出色的破案才能,赢得了警察厅厅长金荣桂的信任。同时,许从良出于对警察厅刑事科科长关海丹的爱慕和对共产党人的钦佩,一次次帮助关海丹转危为安,并在多次行动中与关海丹并肩战斗,最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该剧于3月20日起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首播。“预计最终的网络播放量在50亿左右,这是所有谍战剧里目前能达到的峰值。 ”新丽传媒副总裁、该剧总制片人高金玺介绍说。

  “谍战剧确实到了一个不但是整体思维上,而且从构思、人物设置、故事编制等方面都需要突破的时代。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此前的谍战剧主人公在演员选择上有一些误区,过分地依靠小鲜肉,或者过分地胡编乱造,都不太好。“不管男女,最漂亮的演谍战剧,这绝对是个误区。 ”他认为, 《剃刀边缘》无论从主观创作意图还是从已经达到的传播效果来说,都对谍战剧的创作样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主人公的设置首当其冲,“文章在该剧里的造型就很不起眼,很普通。 ”

  “以往的谍战剧都是讲谍战英雄,讲英雄的成长,无非就是同情革命的、正直的、善良的人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但是,这部剧里的主人公许从良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边缘人,出场的时候身处正邪之间,他的动机就是要证明自己不是共产党。 ”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李跃森看来, 《剃刀边缘》的人物形象很新颖,“接下来,他和共产党接近的方式也非常特殊,是在胁迫之下跟共产党做交易,这很独特,也很大胆。 ”

  在叙事模式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觉得《剃刀边缘》跟过去的谍战剧《麻雀》悬疑不一样,独创了自己的一种思路,是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它用一个一个局部的精彩,递增全剧的精彩。 ”李准认为,开始的时候要局部的精彩高于全局的精彩,最后局部的精彩多了,全剧的精彩程度就上去了,大多数观众还是能够接受这种剧情的。“它不是像看经典名著那样,必须从第一个字开始读到最后一个字,它是可以从任何方位进入。所以,从故事性来讲,它局部的精彩其实是不停地有一些闪光的东西,然后构成一个大的格局。但是,它有一个总的悬念的东西,那个悬念就是所谓的‘剃刀’ 。 ”阎晶明认为。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觉得该剧的第一集就借鉴了电影的叙事手法,紧张、悬疑、矛盾全盘托出,片头也很好看。“把刑侦的思维放到谍战叙事中,便有了更加紧密和丝丝入扣的破案剧的审美。 ”高小立觉得这得力于《剃刀边缘》的编剧余飞创作过刑侦剧《重案六组》等,注重推理,而且是一个反向推理。

  在创作风格上, 《剃刀边缘》不是注重严格考据的历史剧,而是一个类型剧。因此,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认为,它的观赏性还是很好的。“文章演的许从良带有一点玩世不恭,表演上也比较夸张。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觉得,这可能在紧张的作品当中带有另外一种风格,就是带有一种喜剧感,它跟以前“硬”谍战剧有一点差别。不过,尹鸿也认为从《潜伏》开始,直到《剃刀边缘》 ,所谓的谍战都是在“敌人的办公室”你死我活地战斗,利用敌人的弱点和矛盾,战胜敌人。“它既有谍战剧世界的紧张感、动作性,又有办公室那种你争我夺带来的智慧较量,也是挺有特色的一个中国类型的谍战剧。 ”尹鸿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则认为,对于谍战剧的创作,特别是中国特色的谍战剧,既要借鉴西方类型片经验,同时也要探索引入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有益经验,包括剧作上的经验都要借鉴。“这部剧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成绩。 ”仲呈祥表示,特别是文章既导演又主演,他所饰演的男主人公许从良这个人物的精神历程是向善的,传递出来的是正能量。

  多年来,对于谍战题材电视剧而言,哈尔滨作为谍战背景和叙事空间,出现在很多电视剧中,如《夜幕下的哈尔滨》 《雪狼》《悬崖》 《马迭尔旅馆的枪声》等。但不少电视剧一看就是“横店剧” ,地域特色不够浓。“这部剧还好,把当地一些标志性的东西表现出来了,比如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等,这都是哈尔滨很有代表性的重要地标。 ”高小立说。

  跟很多谍战剧一样, 《剃刀边缘》也是一部改编之作,编剧余飞改编自许伟才的小说《谍战1933》 。但在创作方式或者说具体操作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作坊式写作,而是一种更加产业化的剧作模式——由余飞主导,进行总策划,而且负责整个剧本的分节提纲撰写,然后由编剧团队合作完成。“力图把编剧这个行业职业化,打造一个能够真正可复制的、可操作的合作编辑团队。 ”余飞表示,希望《剃刀边缘》的热播能为剧作产业化提供一个参考,批量生产中等水平以上的类似剧本。

  此外,专家们也指出该剧在创作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哈尔滨当时的“白色恐怖”描写还不到位,部分剧情血腥,人物过于时尚化的服饰、化装和造型削弱了整个剧的年代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