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通往有光的所在
——观原创话剧《情书》
栏目:品味
作者:许仁豪  来源:中国艺术报

  《情书》看到接近尾声处,女主角单晓蕾(剧雪饰)已经病入膏肓,花容谢尽,她合上了属于她的大邮箱,把一生的回忆都尘封,病体孱弱,卷曲在大箱子上,瞬间收藏记忆的邮箱成了即将入土的棺椁,她气若游丝,在面临生命尽头时,说出了一生的注脚。她与年少时的爱人张明亮(孙强饰)的纯真之爱终究没有修成正果,两人在时移事往的牵动下,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纵使此去经年,两人音信并无杳然,在生活的拉扯下,继续持续通信40年,从书信到电子邮件,鱼雁往返,直到生命尽头。单晓蕾在面临死亡之际,并没有呼天抢地,她与前夫的恩怨有了善终,女儿们都已成人,且继承了前夫财产,而她在面临总结自身生命意义时,说出了一段颇具哲理的话,大意是在面临死亡走向虚无的黑暗时,她没有恐惧,没有不安,却知道有一股力量正陪伴着她,走向有光的所在。这力量是爱,是张明亮一生对她毫无减损的爱,守在她身边,从年轻到死亡,从北京到美国,走了40年,不离不弃的情感。最后她在弥留之际,有了力量,朝向有光的所在前进。

  我想这是全剧最动人之处。看到这里,我觉得《情书》从一个通俗的男女爱情故事上升到了生命哲理的层次。女主角的濒死台词,让我想起了《麦克白》的结尾,兵临城下之际,一代枭雄在面临生命尽头之时,说出了“人生如梦幻泡影”的一段台词,不管是踽踽独行的影子,还是短暂将灭的烛火,在死亡来临时,麦克白是充满恐惧、悔恨与不安的。黑暗降临,找不到救赎的他最终要沉入无边的黑暗。在《情书》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股向上的动力,那是如同信念一般的爱情带来的救赎力量,如同剧中引用的木心《从前慢》的诗句一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样素朴而温厚的感情,在今天速食以及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已经变成了奢求。

  《情书》里男女主角相守40年情感的价值,还必须在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中去考虑。木心诗句透露出对过往山水青烟眷侣生活的缅怀,剧中男女主角情感的动人,亦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弥足珍贵:过去40年社会变迁造成了人情网络的破坏,在历史巨轮的碾压下,旧有社会的组织纹理已经被新的工商盈利逻辑所破坏,而人在求生存的动力下,也被迫迁徙,离开原生地,成为漂泊离散的孤独个体。剧中男女情感的遗憾不正是缘于40年来社会变迁的结果吗?

  从1975年到上世纪80年代琼瑶、邓丽君进入中国大陆,到了出国潮的90年代,最后到了美国本土动荡的2000年、中国汶川地震……两个人的生命轨迹是与这些集体大事件共生一体的,两人在地理时空上的渐行渐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被迫的无奈,人随事走的手足无措,让两人的爱情始终无法完满。两人各自成了家,立了业,也各自遭逢了生活里的挫折与悲欢离合。此时,原本无法完满的遗憾情感,却成了一种精神性的力量。虽然两人未能结为连理,却在各自生活的轨迹里,这个触不到的爱情成了他们生命力量的信仰与根源,一封邮件、一个电话、几句寒暄温暖,便可以支撑彼此走下去。在这样的抒情舞台上,动作不再是明显推移人物命运的事件,而是每每在事情改变命运的当下,男女对彼此诉求的驱动力。因此舞台以男女两人区分好两边,巨大的邮箱、移动的情与letters立字牌,也是重要的表演元素,这些不能说话的物件,却沉默地说了千言万语,与持续发出声响的念稿,形成对话的张力,在说与不说之间,能说与不能说之间,寄托了男女两人寻求爱情救赎最真挚的愿望。

  我想这就是《情书》最深刻的主题:以爱通往有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