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斧头将军》在京演出——
民营剧团、草根演员打造主旋律大剧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3月10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来自京城的赣剧戏迷、老军人及各界观众将剧场挤得满满当当,原创现代革命历史题材赣剧《斧头将军》正在这里上演。这部由方彤彤执导,许洁、方彤彤、胡文清编剧,陈汝陶担任作曲及唱腔设计的赣剧,以曾任上饶县临时县委书记、红军长征开路先锋红四团团长的黄开湘的感人事迹为原型,以红军长征中处境最艰难、战斗最密集的时期为故事背景,通过血战湘江、智取武定、飞夺泸定桥等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了黄开湘足智多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勇闯难关的开路先锋形象,展现了红军将士为了革命理想,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黄开湘顾全大局、一心为穷苦大众谋幸福的高尚情怀。

  今年恰逢建军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三大历史节点纪念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于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举办了“纪念三个9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江西优秀剧目北京展演周”活动,赣剧《斧头将军》正是此次5台晋京展演剧目之一。

  演出现场,演员们深厚的唱功、深情的演绎和导演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感染了观众。然而很多观众却并不了解,这部高水准的赣剧演出,竟是由一家草根民营剧团——上饶县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打造的,演出阵容全部由该公司的草根演员组成。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是由杨善东一手创办的民营剧团,目前共有演职人员50多人。20多年来,这些草根文艺工作者长期活跃在农村基层文化舞台上,每年的演出场次达700余场,为赣剧的传承和普及作出了贡献。

  赣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江西的传统地方大剧种。作为赣剧信河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善东和他的剧团一直以传承和发展赣剧艺术事业为己任。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曾任上饶县临时县委书记的黄开湘就是赣东北人。敏锐的直觉告诉杨善东,如果能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英雄人物故事搬上赣剧艺术舞台,将成就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是,杨善东开始着手多方收集有关红军长征及黄开湘的事迹资料。随着资料收集及人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杨善东深深地被红军长征精神及黄开湘的英雄品格所吸引,遂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位“斧头将军”的事迹打造成赣剧艺术精品。

  然而打造一部舞台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满腔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草根民营剧团,所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的多得多。创作排练环境的限制首当其冲——由于公司没有标准的排练厅和舞台,因此在《斧头将军》的创作生产过程中,剧组进行了多次“搬家” 。8月份,正值夏季最炎热的时候, 《斧头将军》进入正式初排,为了躲避高温酷暑,公司将剧组拉到乡下的一个防空洞里进行排练。入秋后, 《斧头将军》进入联排磨合阶段,由于在县城周边找不到合适的排练场所,剧组又被拉到了离县城40多公里远的一个农村寺庙的戏台上进行排练,而且一住就是40多天……

  为了提高《斧头将军》的艺术品质,杨善东邀请了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导演方彤彤担任编导,在剧本打磨上下了大功夫,前后共修改4稿,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为了弥补草根演员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短板,杨善东聘请江西省内的著名赣剧表演艺术家,对全团所有演员进行了集中强化培训,使他们的表演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杨善东鼓励演员们说:“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既然已经站上了舞台,就必须要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决不能因为我们是基层民营剧团,就轻易降低标准,反而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