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成立12个园区,还有3个待批准——
国家音乐产业园如何谱写“创新曲”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是为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产品的开发、创作以及关联的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产业集聚区。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批准,自2009年至今,已先后成立了上海、北京、广东、成都四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其中包括: 2009年11月批准组建的上海虹口园区; 2010年5月批准组建的广州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园区、广州飞晟园区、深圳数字音乐园区; 2011年12月批准组建的中唱园区、中国乐谷园区、天桥园区、1919园区和数字音乐园区; 2012年12月批准组建的成都东郊记忆园区和中国咪咕音乐园区。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组建得到了相关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关注之下,园区的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带动效益日益显现。特别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更是为园区的建设吹来了春风。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会长汪京京便表示,现在全国一共批准了12个园区,还有3个待批准的园区,每个园区都有它们独有的规划和运营方式,“如果我们只注重传统的经验模式,只注重我们眼前的发展,不去考虑常态化和创新思维,不管是对园区还是对企业,都不会长久。 ”

  中唱园区:做出“小”而“特”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中唱园区致力于“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的稳步推进,不仅成立了老唱片数字化项目组,旨在抢救珍贵老唱片,还推出了“听戏” APP,获得用户的广泛好评和苹果公司APP store的主动推荐。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中唱园区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高琦谈到,中唱园区是诸多园区中占地空间最小的一个,虽然最小但却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目前我们入驻企业65家,跟文创相关的企业35家,跟音乐相关的企业15家。在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我们也承担了一些国家的音乐产业项目,包括财政部支持的重点项目——中华老唱片数字保护工程。这个园区也进行了中国金唱片奖第八届、第九届的评选工作,因此园区的整体定位还是比较高的。 ”

  而整个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寻求着转型。据了解,中唱园区是在原北京唱片厂的厂房基础上改造的,现在寻求的转型就不能再依托传统产业来发展。高琦说,“目前的转型在载体方面我们坚持‘两条腿’ 。一条腿是比传统更传统的方式,充分抓住目前黑胶回暖的趋势,下大力气做黑胶的出版发行,同时着力进行黑胶国产化的项目,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另一条腿是跟互联网拥抱,开发了APP。众所周知,中唱的资源超过一半都是戏曲方面的,是目前任何一家唱片公司和机构都无法比拟的。目前上线的剧种有53个,艺术家有549个,唱段有4000多个,还在不断丰富之中。 ”

  而除此之外,中唱园区也在进行“音乐+”的战略布局,包括音乐+影视、音乐+旅游、音乐+培训教育等。高琦形象地说:“我们不仅仅是当一个业主,也在跟入驻的企业发生化学反应。 ”目前中唱园区的战略定位“三基” ,有了基地,有了基业,更有了基金的助力。

  咪咕园区:搭建开放式平台

  与许多唱片公司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咪咕音乐有限公司原本是中国移动的一个业务中心。2015年咪咕音乐独立成为专业公司,财务上也独立核算。据了解,咪咕音乐在抛除了对外结算后,包括结算给唱片公司大约10亿元资金之后,年度营业收入总额是12.7亿元。这对于一个刚刚独立发展的公司来说,是很可观的数字。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咪咕音乐有限公司董事刘宇星献身说法谈到了咪咕园区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建设规划。

  “我们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彩铃业务。虽然这个业务很老套,但是有没有需求呢?我们发现还是有的,并且已经积累了4亿用户。如何激发他们去使用和消费?需要顺应需求。因此我们现在在做高清彩铃,还要开发视频彩铃。关于内容方面,我们在做关于音乐作品的全IP。 ”刘宇星谈到,这也是园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层面,那就是创新能力的建设。咪咕园区坐落在四川成都,多年来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刘宇星说,“从行业方面来讲,我们一直在推动一种共赢的产业模式。一是不断拓展产业链,突出我们平台的价值。例如,我们也在做智能音箱。以往的智能音箱只有设备,缺少内容,因此我们借助平台优势,提供曲库。我们也跟唱片公司探讨,利用规模效应将版权的收益做大,这样两边对接,新的产业链就形成了,从而会带来市场收益。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拓展新产业链,我们联合国内多个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共同针对优质内容制定运营方案,确保音乐作品在短时间内获得传播,形成收益。咪咕音乐是以合作共赢作为经营理念的一个开放式平台。 ”

  乐谷园区:打造优势新空间

  中国乐谷园区位于北京市的平谷区,是全国第二大提琴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提琴之乡,年生产提琴20万把,占全世界提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15年,中国乐谷园区的发展规划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规划相协调,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以及北京市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的特许区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中国乐谷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于雷鸣形象地将位于北京东北部的“乐谷”形容为“北京第一缕阳光照耀的地方” 。

  据了解,中国乐谷园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在国家产业基地里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区,加上一些附属的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且区位优势明显,刚好是在京平高速进入平谷城区的第一站。于雷鸣说:“北京市市区从物理空间的角度看,已‘没有空间’ ,但它又是产业要素十分丰富、产业聚集的一个地方。我们乐谷现今是有空间的,但是产业聚集度不够,缺乏产业的支撑。这是一个当务之急,同时也为我们产业园区之间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就是怎么样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

  于雷鸣谈到, 2017年中国乐谷主题休闲公园将启动建设,而乐谷的演出市场也趋于成熟。从2011年到2016年,乐谷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乐谷国际流行音乐季” ,尤其到了每年4月份桃花盛开的时候,很多乐迷都期待着来乐谷流行音乐季。今年,流行音乐季将升级为“中国乐谷音乐嘉年华” ,除了演唱,还将包含各种其他娱乐活动。

  据了解,乐谷还有另外一块重要规划,就是传统乐器产业的转型升级。“欧洲的一把琴有可能卖到上百万欧元,但是我们制作了一万把小提琴,也未必能卖多少钱,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于雷鸣谈到,小提琴制作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范畴,要是纯制作,它可能属于制造业,现在如果把它看做艺术品,它就是文化产业。“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引进国际提琴制作大师,比如每两年和中央音乐学院合作举办国际提琴制作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为的就是要吸引国际、国内的提琴制作大师落户乐谷,培养出提琴制作的氛围,然后逐渐把提琴产业向附加值高的环节转化。另外我们也在研究这个产业链条,把提琴制作转向销售领域,这也是将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于雷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