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当代舞剧《人民音乐家》首演——
以艺术创新积累文化自信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剧《人民音乐家》剧照

  老年的曹火星恍如见到剧社的战友和年轻的自己,年轻的他在战火中怀着对党的热爱,深情地写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施光南背着行囊来到母亲身边,听母亲讲述黄埔军校女兵的故事,他经历了“文革”的迫害,当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临,他将祝酒歌幻化成充满激情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暮年的王莘坐在轮椅上,与老伴遥看天空, 《歌唱祖国》从太空中隐约传来……日前,天津歌舞剧院原创当代舞剧《人民音乐家》在天津大礼堂首演。

  作曲家曹火星、施光南、王莘是天津歌舞剧院引以为傲的三位“人民音乐家” ,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唱祖国》 ,在创作时恰逢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人民音乐家》这部舞剧依托这个背景,将三位音乐家的故事巧妙连接,通过舞蹈的形式,艺术地展现他们的人生波澜和创作历程,展现他们的爱情、亲情、对艺术的热情、对祖国的真情。

  如何将曹火星、施光南和王莘三位人民音乐家的人生历程搬上舞台,而且将三位音乐巨人同台呈现,对于天津歌舞剧院来说是一大挑战。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的铁血剧社,到华北晋察冀群众剧社,再到新中国成立的天津音工团,天津歌舞剧院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时代的变迁,是解放区少有的从抗战到全国解放保留下来的文艺团体之一。“三位音乐家同在一个剧团,是天津歌舞剧院的骄傲。 ”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表示,天津歌舞剧院有责任有义务将三位音乐家的鲜活故事呈现给观众,一方面以此告慰三位音乐家,另一方面也告诫当下的文艺工作者要向他们学习——坚守岗位,努力工作,提高本领。

  “文化自信,不仅仅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文化的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天津歌舞剧院近年来立足传统,强化地域特色,进行大胆尝试,创作出一批接地气、贴民心、符合大众需求、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如大型乐舞《异彩流金》 、民族管弦乐组曲《连年有余》和原创舞剧《泥人的事》 。这些作品无疑为我们积累了强有力的文化自信。只有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才能创作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作品,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人民。 ”高久林说。

  以舞蹈的形式来呈现三位音乐家,并不是主创最初的想法。在当代舞剧本身还处于探索期且成功作品很少的时候,采用当代舞剧的形式表现音乐家题材,需要勇气,也需要实力。为了确保艺术作品的质量,天津歌舞剧院“请进来”院外优秀的制作人、演员,与院内演员精诚协作,最终完成了心愿。据了解, 《人民音乐家》由天津著名舞蹈家乔丽担任艺术总监,天津歌舞剧院大胆启用年轻编导申旭光担任该剧总导演、编舞,并特邀《印象·刘三姐》的编剧妮南和作曲刘彤为该剧撰写剧本、创作配乐。两度获得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的青年舞蹈家黎星、曾主演原创舞剧《泥人的事》的空政文工团青年舞蹈家潘永超、任甘肃省兰州市歌舞剧院艺术总监的舞蹈家赵宏伟和东方歌舞团青年舞蹈家殷硕分别饰演施光南、青年曹火星、老年王莘和曹火星妻子齐玉珍。

  在总导演、编舞申旭光看来,创作《人民音乐家》的历程,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动。 “当我静下心去解读三位音乐家,很多时候不是被他们的成绩所感动,而是被他们那颗执著的、炽热的心所打动。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心目中的艺术,不顾外界和内心的双重压力。而这正好是我们当下年轻人所缺乏的。我需要通过舞蹈,去表达他们共同的精神和信念。我问自己,希望观众离开剧场时有怎样的力量和感动? ”申旭光不断地听他们的音乐,去体会,去寻找情感的共鸣,“一个人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尤其是施光南对母亲的情感,叩响了他的内心世界。他从困惑走向愉悦,捕捉到那一个个闪光的点。申旭光认为最难的就是人物塑造中对虚实结合的把握,他希望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