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百老汇创意舞台秀的引进之路
——专访圆核艺林文化传媒总经理李淑俊
栏目:幕后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OMP破铜烂铁北京演出现场

  今年夏天,圆核艺林文化传媒把英国STOMP破铜烂铁团队的一场创意舞台秀引进北京市场,从6月底到9月,在解放军歌剧院驻场演出70场。STOMP破铜烂铁由英国打击乐大师卢克·克莱斯维尔和史蒂夫·迈克尼克拉斯于1991年在英国创建,其初衷是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探寻声音的本源。在舞台上,火柴盒、扫把、垃圾罐、锅碗瓢勺、打火机都成为演员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不需要复杂的情景设置,他们拿着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道具上台,就能击打出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音乐,并配以幽默夸张的肢体表演。STOMP破铜烂铁被称为“生活打击乐鼻祖” ,已在美国百老汇演出20余年,连续多年蝉联百老汇票房冠军。

  即便如此,高昂的引进成本,使它在北京上演70场,看起来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将这台演出引入中国大陆的操盘手是圆核艺林文化传媒的总经理李淑俊。 “我们压力很大,整个团队都很焦虑,但截至目前还是看到了希望。 ”她对记者说。

  北京可以有更大的市场

  记者:当初为什么决定把STOMP破铜烂铁引入到中国市场?

  李淑俊:我们的投资人十多年前在伦敦看过这个团队的表演,他多年来有个愿望,想把这个作品引入到中国来。他跟我说了两年的时间,一开始我并不看好这个项目,因为它没有故事、没有语言,虽然打击表演很精彩,但可能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因为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还是喜欢看故事情节,喜欢你给他讲一个道理。后来我们投资人一直坚持推荐,我就被说动了。也因为对这个团队了解了更多,知道他们获了很多奖,而且在欧美国家流行了20多年,在伦敦西区演了25年,在百老汇演了22年,还受邀参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闭幕式演出。去年的《剧院魅影》和《战马》都在北京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 《剧院魅影》在北京一共演出60场,后来都买不到票了。这也给了我们做演出的人很大的信心,原来北京可以有一个更大的市场。

  记者: STOMP破铜烂铁的引进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李淑俊:其实, STMOP团队的制作人起初对圆核的能力是有怀疑的,对于他们的演出是否要进入中国市场也有犹豫,他怀疑中国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但去年底我们谈到合作的细节时,他感觉到了我们这个团队的专业和用心,而且圆核有成功引进加拿大舞台秀《舞马》这个项目的先例,他最后觉得可以放心交给我们来做。

  记者:洽谈合作时,你们是如何体现专业性的?

  李淑俊:谈到合作时,会牵涉到很多细节,比如制作人担心演员们来到中国后,我们会安排不周。我就跟他说我们会怎样尊重演员,会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我很清楚演员是舞台演出的灵魂,他们很重要。再比如对演出场次的规划,宣传运营,甚至包括售票方面的细节,都跟他沟通了。可能就是这些细节让他觉得我们还是有经验的。

加拿大舞台秀《舞马》演出现场

  对于巡演,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

  记者:对于这样一台演出,最初你对它的观众群做了怎样的定位?

  李淑俊:我们把这个演出定位为百老汇的创意舞台秀,所以与之对应的,我们定位的观众人群,首先是喜欢音乐的人,尤其是学打击乐的人群,或者打击乐爱好者;因为它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台词,互动性很强,适合暑期时孩子们来看;第三个人群,就是喜欢潮流文化的年轻人;还有个人群就是在北京生活的外国人,因为这是来自英国的原版演出;最后就是平常有进剧场消费习惯的观众。进入演出阶段后,跟我们当初预想的差不多,每一场孩子都特别多,占到三分之一,外国观众是第二大人群。

  记者:为什么选择驻场演出的形式,而不是走全国巡演?

  李淑俊:现在很多剧目,都是在北京第一轮演出十几二十场之后,再去全国其他城市巡演,但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就像百老汇或者伦敦西区一样,想吸引更多人来看,就长期在一个剧场驻演,这样甚至可以吸引周边城市,或者更远城市的观众专门飞过来看演出,因为来北京看还是会比去百老汇看便宜。

  记者: 70场的演出场次是怎么决定出来的?

  李淑俊:是根据观众量,解放军歌剧院是一个有800多个座位的剧场, 70场就是56000多个观众,也就是说,如果今年夏天我们做得非常成功,我不敢说有5万多,可能会有45000个观众走进剧场。

  记者: 70场演出是个挺大的体量,你会有一些担忧吗?

  李淑俊:会啊,我们整个团队是很焦虑的,在这么大一个剧场,做一个这么长战线的演出。STOMP破铜烂铁在伦敦演出的剧场只有300多个座位,如果我们也在一个300多人的剧场演出,可能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演出期间也常常会有惊喜,有时候今天看明天的票房还一般,但到明天演出时,会奇迹般地好起来,突然就会有一个几十个人的小团队过来看演出。所以今天的上座率最终有多少,我现在也说不定,因为距离演出开始还有1个多小时。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解放军歌剧院驻场演出?

  李淑俊:解放军歌剧院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在北京能找到一个剧场给你两个多月的档期,这其实很难。它的地理位置也很好,积水潭地铁站出来就是。当时STOMP团队的技术总监专门从英国飞过来看剧场,他看完这个剧场很满意,因为虽然它有800多个座位,但是分上下两层,是一个非常聚拢的剧场,舞台和最后一排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远。

  清单里会写上演员每天需要吃几根香蕉

  记者:现在国内演出商引进原版的外国剧目时,都会发现外方团队对舞台、设备等的要求很高,你们有没有碰到比较严苛的要求,他们需要你们做什么?

  李淑俊:当然碰到了,当初他们的技术总监只身一个人来到北京看剧场时,带着非常先进的小仪器,不用任何人帮忙,一个人在舞台上测量。他对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为此我们花了很多钱。我也曾经跟他商议用可替换的行不行,这件事情协商了很久,但他不同意,所以最后我们只能出高价租赁设备。包括演员们在舞台上用的打击道具,我曾提议到中国后我们给他们提供,但他们说不行,必须带自己的过来,因为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很平常,其实都是他们找厂家专门定做的。所以最后我们用了海运的方式把这些道具运过来,时间很长,成本也很高。

  还有他们的演出海报,是他们用了好多年的,我曾跟他们提议,这个海报放在中国市场,看起来不太商业,表达不清楚你们演出的内容,但是英国人对自己的品牌形象的维护特别坚定,坚持不能换。所以,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东西可以沟通,有些东西是绝对无法沟通协商的,老外在有些方面非常坚持。

  记者:之前你们也引进过加拿大的舞台秀《舞马》 ,能不能以这两个项目为例,分享一下作为中国演出商,在跟外国演出团队的合作过程中,收获了哪些经验?

  李淑俊:这一点可以接着上一个话题讲。欧美国家的演出团队,他们对于设备、技术、制作等方方面面的要求非常细致, STOMP的制作人第一次跟我谈合作时,就给我看一张表,这是一个非常详尽的清单,包括灯光的型号,音响的标准,同时还有演员们的落地接待标准,比如酒店需要是四星级。他们对演员饮食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这个演出确实要消耗很多体力,他们提供的清单里,写上了演员每天需要摄取多少卡路里,包括吃几根香蕉。我们是严格按照清单上要求的蔬菜和水果的标准给演员提供服务的,专门找了一位阿姨每天负责他们的饮食。包括演员们要健身,要做按摩,因为他们演出非常累。在《舞马》演出期间,马每天也要做按摩,每天要给它听音乐,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懂得音乐的节拍,完成高水准的演出。

  因为国情和文化不同,有些你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对方会很难理解。在STOMP的演出期间,我们每天都在解决问题,每天晚上演出结束后, 9点半,我们会在后台开一个会,总结今天出现了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演出每天的形式和流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还要开会?但是每天真的会遇到新的不同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说,虽然问题很多,摩擦很多,但这是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