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触碰历史的脉搏
——记美术家在“义新欧”铁路沿线上的写生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丝路北疆(水彩)  安滨

  “我们触碰到了历史的脉搏,那些大漠风光、古城遗迹、原始胡杨林,那些现代化新城、军垦新镇、生态文明小康连队,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 ”美术家丁杰在新疆写生之后创作的《采油震撼戈壁滩》等多幅作品,日前参展在浙江义乌举办的“新丝路·新起点——全国美术名家‘丝路行’主题创作展览” ,他说:“在写生的路上,我接受精神的洗礼,这是学习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创作的过程。 ”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国际铁路班列,“义新欧”中欧班列横跨欧亚大陆8个国家,行程13052公里,已成为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象征。中国美协、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新丝路·新起点——全国美术名家‘丝路行’主题创作活动”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活动于2015年10月在义乌火车西站“义新欧”中欧班列零公里处启动。此后,中国美协组织了60余名全国著名美术家,分别到义乌、新疆、陕西、甘肃等沿线省市进行写生采风和素材搜集,同时,对班列途经的国外城市进行作品定向征集。四次写生活动行程上万里,从义乌这座“世界小商品之都” 、当代新丝绸之路起点出发,远赴新疆的克拉玛依、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到达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深入陕西秦岭,以及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甘肃陇西等多地写生创作,并在西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陇西地区物流货场、陕西重要的文博单位、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地参观学习。

  在历时半年多的采风写生和创作过程中,美术家们以沿线国家城市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产生活场景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点、风格独特的美术作品;经过甄选,共有324幅绘画精品入选此次展览,以“文化丝路”的新视角,集结、编排并在第11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期间集中展示。美术家们以敏感、细腻的笔触,在画纸铺染出万千气象,生动反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民族团结、历史文明、风景名胜、经济建设等内容,展示出“一带一路”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雄厚的经济发展潜力和丰富多元的各国文化,突出展现了沿线各国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愿望。美术家安滨对“一带一路”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相遇、交流、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历史见证,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以更为广泛、快捷的步伐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成为世界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借鉴、增进友谊的亚欧桥梁,而美术则会成为这座桥梁上重要的组成。藉此活动,也开启了义乌与新丝路沿线城市、国家间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新里程,更为“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培植了深厚的艺术土壤,通过文化交流让“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交汇融合。

  几千年前,声声驼铃流淌出古丝绸之路的不朽传奇;今天,隆隆作响的“义新欧”班列化身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骆驼队,正书写着“一带一路”东西方交流的新篇章。美术作为一种不需要任何语言交流便能够感受不同文化之美的艺术形式,在文化交流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美术家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呈现了沿线的文化风貌:美术家黄华三曾在欧洲学习生活了十年,作为一个中国画的人物画家,自然就在创作主题上选择了沿线各国人物的肖像,他的参展作品《西班牙青年肖像》 《法国青年肖像》 《德国青年肖像》等试图通过对不同国家人物形象的描绘,体现其不同的特征和精神面貌。美术家王界山的《柯罗姆卡小城的教堂》 《落叶满地可知秋》等力图用焦墨的画法和中国画的意象表现方法,着力运用极端纯粹的焦墨,对景物进行恰到好处的刻画,尝试在异国他乡,用中国人的眼睛观察、体验、升华于客观之上的主观之美。美术家袁文彬深入“义新欧”铁路沿线的陇西乡村写生,他说:“我在创作过程中了解了西部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困难,并对‘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振兴充满信心。我愿意用自己的画笔表现新丝路沿线的风貌,展现中外历史文化的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