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舞,离“新三板”有多远?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18届CBDF “院校杯”国标舞公开赛比赛现场 蒲波 摄

  国标舞挂牌“新三板” ,这在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刚看来,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正在稳步迈进的一个现实可能。

  从一位国标舞舞者,转变为一位成功的经营国标舞企业的商人,再到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出力谋划中国国标舞的大局,王永刚向记者道出了肺腑之言,原来在这位国标舞舞者的心目中,有这样三个梦想一直在盘旋——让国标舞明星“圈外香” ,打造自己的赛事品牌,把国标舞市场做大做强。

  让国标舞明星“圈外香”

  “现在很多人还是有这个误区:国标舞就是广场大妈跳交谊舞。 ”王永刚感慨,国标舞进入中国30年来,虽然一直没有政府政策的支持,还是在市场化的浪潮中成长起来了,尤其近10年来,也开始有点模样了。但比赛场馆的热乎劲儿、微信朋友圈的刷屏,那份参与者与感兴趣者的热情并没能让国标舞像其他舞种一样,在国家大型文艺活动、晚会中频繁亮相。和芭蕾舞、现代舞一样,同为舶来品,国标舞却仍然在争取文化界的一席之地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着。

  今年是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成立30周年。30年的成长,迎来的是新的蜕变。“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社会和国标舞之间的隔阂,今年我们会加大力度宣传,让老百姓更了解国标舞,让舞蹈界、文化界更加肯定国标舞。我们要更多地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让这个在中国野蛮生长、经过生存考验的舞蹈,插上互联网和资本这对有力翅膀,发展、飞翔,让国标舞明星也能‘圈外香’ 。 ”王永刚说。

  打造自己的赛事品牌

  黑池舞蹈节今年8月将首次登陆中国,在上海举办。这对于国标舞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王永刚太了解黑池了, “英国人其实很传统,对于黑池舞蹈节要不要走出英国,在英国舞蹈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主流看法认为,黑池就是黑池” 。那黑池舞蹈节在上海举办,会是怎样的情形呢?“黑池舞蹈节毕竟欧洲选手较多,欧洲选手到上海,会增加相当一部分比赛成本,不知道会有多少优秀的选手过来,中国赛事的规模、规格能否和黑池一样? ”王永刚表示,国标舞已经引进中国30余年,中国舞者完全有能力创造并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赛事。

  然而,做比赛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容易或者说有利可图。港龙舞蹈文化公司负责人王永强透露,在港龙组织国际赛事的前10年,基本上都是亏损的。一方面,是因为国外评审的费用很高,而且每年评审费都在涨价,需要动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刚开始举办的赛事时间短,只有两三天,选手人数没有现在多,报名费根本不能支撑比赛。一般赛事都得益于企业赞助,对于国标舞赛事来说,找企业赞助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除非企业老板喜欢国标舞,以前的安莉芳、周大福等企业的赞助,都是如此。特别是上市公司,更难赞助国标舞赛事。 ”在这种情况下,港龙舞蹈仍然做成中国国标舞赛事的龙头企业,达到今天一年承办十几个赛事的规模。“我们的赛事办得越来越好了,也得到政府的关注,现在会有一部分政府的资助资金。 ”在王永强看来,做好一系列的赛事,赛事团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当然也需要在借鉴西方国标舞的赛事经验的基础上,摸索一套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赛事策略。国标舞的市场根基有多深?

  中国的国标舞的市场究竟有多大?王永刚肯定地说,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国标舞第一大国。

  市场,在国标舞舞者的眼中,已然不是一个问题。从赛事看,全国赛事层出不穷。“你也办赛,我也办赛,选手都希望参加更好的比赛。各个赛事主办、承办机构之间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无疑推动了国标舞的快速发展。 ”王永强说。选手比赛背后,拉动的是一条长长的教育培训、舞蹈用品产业链。

  在教育培训方面,全国几十家优秀的国标舞专业培训机构各放异彩。尽管学费昂贵,一年两万左右,而且和其他艺术教育相比,学生还需要付出高昂的小课费用、比赛费用、出国费用和服装费用等,生源仍然是十分充足。“港龙舞蹈培训就在陆续做分店,现在培训机构参差不齐,这也是机会。如果你管理不好你的培训,你的培训就可能被淘汰。现在有新三板,出色的舞蹈培训机构也有上市的可能,也可以连锁运营。我相信,以后会有风险投资在舞蹈上的。 ”王永强透露,港龙舞蹈也计划开发一个舞蹈教育培训方面的APP。

  就舞蹈用品而言,国标舞相关舞蹈用品也诞生了中国品牌,比如深圳的何氏舞服。据王永强介绍,以前舞者都去香港、英国订做燕尾服,那是相当贵的,现在基本不在国外做了,很多人找何氏,一到深圳有比赛的时候,那家店就会张贴告示,表示没有时间接单, “生意已经好到那种地步” 。而动辄五六千元、七八千元的摩登舞裙、拉丁舞裙,在国内也有不少设计师提供服装和设计,“每一个设计师背后都有一个工厂” 。至于舞者抹在身上的黑油和抹在头上的黑人头发胶,就是国外生产的了。

  国标舞的境界与尴尬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爱国标舞?因为国标舞而放弃公职,与丈夫、舞伴李兆林创造中国国标舞的若干个“第一”的李小媛,说出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思考:国标舞,是一种人生的舞蹈。

  在3月底结束的第18届CBDF“院校杯”国标舞公开赛、 CBDF国青队选拔赛上,李小媛夫妇所创办的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国标舞系的队员成绩斐然,以压倒性的优势进入国青队。重庆,在李小媛看来,就是一座国标舞的城市,是一个国标舞人才的富矿。“那里一个国标舞的比赛,能有上万人报名。但4年前,我们考察发现,重庆的专业国标舞培训是个空白。建系至今,我们已有200多名学生。而且,两年时间,就培养出了世界冠军。 ”在教学上,李小媛遵循恩师的教诲,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步,不追求花步—— “只要基本步跳好了,谁也跳不过你” 。

  但是,跳国标舞,究竟是学生的人生,还是家长的人生?中国煤矿文工团艺术学校国际舞蹈学科主任阎晴晴对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深有体会。“有的孩子家庭条件很好,但是不够努力,老师再努力,孩子也很难跳出名堂来。有的家长不太理解,会抱怨学校,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出不来? ”“如果是特别优秀的孩子,学校方面也会资助他们继续在国标舞道路上往前走。 ”阎晴晴就资助了三个孩子,不打借条,只记账,“这就是良心债了,家长挺感激的,孩子也很懂事” 。可是,这样的资助,对于有着梦想的孩子们来说还是不够的。国标舞,这种贵族化的舞蹈,让孩子们处境尴尬。“他们也不算贫困学生,想要基金会、慈善机构的赞助,几乎是不可能的。 ”阎晴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