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印记》为小岗村“第一书记”点赞
栏目:艺林
作者:博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豫剧《印记》剧照

  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之际,安徽省亳州市梆剧团创演的大型舞台现代戏——豫剧《印记》 ,近日参加了“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 ,受到首都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印记》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安徽凤阳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立党为公、勤政为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公仆情怀和先进事迹为主题。安徽凤阳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分田到户而闻名全国,但在“一夜跨过温饱线”之后,却在改革的大潮中落伍了。2004年2月, 40岁的沈浩被选派到这里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心系百姓、忘我工作,求真务实、锐意改革。为攻克困局、激发活力,他忍辱负重、一步一难,终于在三年任期内,成功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使得一度落后的小岗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节节攀升。于是,小岗人像当年冒险分田时那样按下红手印,向上级领导恳请留下他们的好书记。结果,沈浩不负众望,在第二个任期中加快改革,勇于创新,靠科学求发展,带领群众打造出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村。在沈浩的新任期届满前,乡亲们又一次按下手印挽留了他……不想就在这时,沈浩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全村百姓挥洒着泪水,按下了第三份红手印,把他们信任与爱戴的沈书记永远留在了小岗……这就是《印记》讲述的故事。

  三次红手印,百姓真心留。沈浩把黑发留在了小岗,把白发了留在小岗,最后把自己也留在了小岗,也把他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得实惠的那种最朴素的情感永远地留在了小岗。 《印记》充分发挥豫剧艺术的特点,把沈浩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舞台上,留在了观众的心里。

  《印记》通过沈浩上任、治村、受气、思变、拒贿、别母、辞世等事件,讲述了沈浩带着全体村民走出困境,把群众当成亲人,把小岗视为家的许多感人细节。他上任伊始,说风凉话的、挑毛病的、出难题拆台的天天都有。村官不大责任大,村民的吃穿住行都要看他的能耐。他把责任化成一种动力,就像一头忠实的老牛,为群众辛勤劳作,在幸福中奉献,在奉献中获得幸福。他有公心、有奉献、有担当,虽是平凡,但散发着人格的魅力。通过生动的细节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发展,这是《印记》打动观众的秘诀。

  亳州市梆剧团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入选“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的专业文艺团体。在河南省豫剧院的帮助下,该团聘请著名剧作家肖帅对《印记》剧本进行了改编,聘请国家一级导演张平任总导演。为提高剧目质量,在亳州举办了晋京前首场汇报演出,召开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对《印记》的创作、汇报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晋京演出结束后,该团再次召开专家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亳州市梆剧团将对《印记》进行精心打磨,争取早日进行安徽省巡回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