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为你铺大道
——忆阎肃
栏目:忆故
作者:屈塬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二○一四春节大联欢”上,阎肃朗诵《敢问路在何方》  单鸣  摄

  正月初五早上醒来,习惯性地点开手机新闻,一条消息让我愣怔:阎老走了。一整天里,悲痛的情绪让我沉重、让我肃穆。

  和阎老相识有20多年。从晚会到会演,从研讨到评奖,从京城到外地,从军队任务到地方活动,很多时候都在一起。和阎老相处时间最长的一项活动,长达8个月时间。他的艺术生涯中的这段经历,尚不为更多人所知。

  那是2005年6月份,总政领导决定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团创作策划核心组” ,参与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竞标。这个创作组由军队艺术家组成,阎老是艺术顾问。创作组集中住宿,夜以继日,节假日无休,我担任这项活动的文学统筹,得以和阎老这位我素来敬重的前辈长时间朝夕相处,为形成竞标方案的文本一起苦思冥想,殚精竭虑。这是一项没有名利、只有奉献的任务,阎老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个人活动,谢绝了各类社会文化活动的邀请,为方案的形成付出了大量辛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意。大半年时间里,阎老自始至终参加了活动的全程,包括创作人员基本不了解的工程技术项目论证,他也从不缺席,陪着大家。创作组最终拿出了一份有分量、有价值的方案,受到奥组委领导的高度赞誉,这一结果与阎老的带动和感召不无关系。国内外13个团队参加奥运会方案的投标,解放军团队是最后5家竞标团队之一,一些重要的创意在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得到了呈现。这项重要的活动,阎老在其中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功不可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凝聚着他的心血,闪烁着他的智慧。

  从年龄上讲,阎老与我父亲同龄,是我的前辈。从专业上讲,阎老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是我的师长。“我是听着您的歌长大的” ,这些年惯常用来调侃的这句话放在这里是恰如其分的。按说无论岁数还是成就,我离他都有很大的距离,然而20多年的相处,我们成了忘年交。他的平易为人,他的敞亮心态,他的不无童趣的性情,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经常使人忘记他是个耄耋老者。去年9月份,得知阎老住院治疗这个让人不安的消息后,我经常会想起与阎老相处的时光,想起阎老带给我的感动与教益。我想用四个字来表述我心目中的阎老,这就是:信、惜、勤、敏。

  一是信。信,是信念,是诚信,也是持之以恒。阎老的信,体现在对事业的忠诚、对责任的担当和对规则的操守。20多年间,与阎老在一起的活动难以计数,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有。每次活动,他都会提前到场,从不误时误事。1999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评委们在全军各大单位往来奔波近一个月。最初的时候,个别年轻评委觉得迟到三、五分钟也没什么,阎老作为年长的老艺术家总是提前到位,耐心等候。身教重于言传,几天过去后,习惯迟到的评委不好意思了,自觉加快节奏,活动秩序很快好转。

  无论组织交给的什么任务,难题、急活和不好把握的题材,比如双拥晚会的开场和结束节目,很多时候由阎老亲自操刀,他从来没有二话,不畏难、不敷衍,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年轻人汗颜。军队文艺工作者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担当、有作为,与以阎老为代表的老艺术家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分不开的。

  多年来,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老经常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定海神针”是重大活动中创作人员对阎老的评价,这貌似有些戏谑成分的定位,表达了大家对阎老由衷的信赖与敬重。在领会意图、把握主题、确定风格的诸多重点环节,每次他都能以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做出精到的判断。一次次面对新的任务,永不轻慢,永不倦怠,态度之认真恭谨,都像小学生初次面对描红作业。

  二是惜。我多次注意到阎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面对猪肉白菜馅饺子时满脸的陶醉、吃烧饼时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饺子打包下顿再吃、抽了半根烟掐灭下次接着抽……这哪里像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呀!最初接触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慢慢地不由得肃然起敬。艺术上从来严要求,生活上一直不讲究,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词牌,却不了解奢华的品牌,没有见他穿过、用过一件名牌。脱下戎装,一身布衣,就是一个诙谐风趣、知足达观的老大爷。

  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我想,这句话用在阎老身上也是恰当的。惜墨如金,也惜时如金。珍惜生活,也珍惜生命,他以充分利用时间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在我的印象里,他的时间除了学习、思考和创作外,都交给了各项任务和各类社会文化事务,交给了大量的公益活动。长期以来,阎老的弦绷得太紧了,除了偶尔游泳以外似乎再无其他个人爱好。

  三是博。阎老是专家,也是杂家。他兴趣广泛,涉猎庞杂,博闻强记,有着扎实厚重的传统文化功底。他思维机敏,头脑清晰,语言睿智,从无老年人木讷迟钝的时候。他乐天达观,心态年轻,观念新颖,随时掌握着庞大的信息量。我听到过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足球大声叫好,见过他为了看完一折戏耽误了吃饭。文艺界的新动向、新潮流,他常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解得更快、更早,流行组合“凤凰传奇” 、歌曲《吉祥三宝》等新人、新作品,都是他介绍给我听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将人比作电脑的话,那么阎老的系统不断在升级,阎老的版本经常会更新,因为他不断地在学习,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参加奥运竞标活动时,每天早上阎老都会给大家讲一会儿新闻。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他都及时了解,纳入自己的信息库。还是那段时间,阎老每天都拿着电话,请年轻人帮他给别人回信息。大家有时候会交流手机上传播的段子,那些结构精巧、语言机智的短信,经常逗得阎老开怀大笑:好包袱呀!好素材呀!看来得学会发短信啊!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我收到阎老发来的信息,就一句话:“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结尾是三个感叹号。

  四是敏。因为敏锐而灵动。阎老的众多作品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最让我惊诧又给我启示的是《雾里看花》 。写这首作品的时候他已年近七旬,一个老人,用现代感极强的手法,以充满流行元素的文笔,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命题,写的洋洋洒洒,真真切切,告诫人们学会用慧眼去甄别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中的形形色色。这首别致的佳作,标志着阎老的歌词艺术到达了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境界,她拓展了阎肃歌词创作艺术的营盘,也丰富当代流行音乐的样式和色彩。至今听来,仍然让人感叹,引人深思。

  因为敏达而得当。阎老是语言艺术的高手。在所有的评审讨论活动中,他的意见总是让人清醒,又给人以激励;指出存在的不足,又让人明白如何去弥补。我一直记得和阎老之间的一次创作交流。2009年,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剧组安排我创作一首表现抗震精神的歌曲,我写了《呼唤》 。阎老是晚会的艺术顾问,某一天他来了电话说:“我想了一下,还是给你打个电话。其实这个电话也可以不打,因为没有什么问题,稿子已经通过了。只是呢,副歌里的一句话,我觉得‘绕’了一些。你能接受呢,就改一下;你要是坚持呢,也没一毛钱关系。 ”我的副歌原来是这样写的:我在呼唤你,一声低,一声高/你要等着我,每一分,每一秒/哪怕你靠近生的彼岸/也要让你回到爱的怀抱。阎老认为,歌曲是时间艺术,观众随着音乐走,不可能停下来去琢磨歌词,“靠近生的彼岸”虽然比较艺术,但是比较费解。他建议改成“远离生的希望” ,哪怕你远离生的希望,也要让你回到爱的怀抱,这样虽然直白了些,但是直接传递作品的情绪,观众一下子就能听懂。我接受了阎老的意见,后来这首歌曲由毛阿敏演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古人尊“一字师” ,我的歌词阎老改动的虽然只有一句,但却使我领悟到了很多。他的语言的风格,他的沟通的方式,他对晚生后辈的期许和厚望,我将一直铭记于心。

  这位劳碌、奉献了一辈子、沉睡了近五个月的老人真的走了。这位毕生空军蓝的高龄长者,身披别样的风花雪月,以年轻的姿态,以飞行的方式,沿着白云铺就的大道排空而去,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串极富感染力的爽朗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