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音乐:创作为先彰显时代精神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复排歌剧《白毛女》延安首演剧照  卢旭  摄

  全国音乐创作座谈会提振精神

  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的第一个重要会议,音乐创作被放在了首位。9月11日,由中国音协主席团牵头的全国音乐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在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即将一周年之际,中国音协举办这次音乐创作座谈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前来赴会的全国近50余位老中青音乐创作者真诚交流、各抒己见,为音乐创作工作把脉和布局。

  音乐创作者针对如何以“精品力作”为目标展开音乐创作工作,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讨。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提出的思考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创作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去反映和表达人民的共同心声,要有很深的人文理想和文化情怀,紧扣社会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中国人民;艺术歌曲和交响音乐等类型音乐创作应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以人民熟悉的生活内容为对象,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艺术精品;让中国的音乐文化走出去,让中国时代精神在世界文化环境中产生影响;发展民族器乐音乐是中国作曲家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作曲家应重视民族器乐音乐精品创作;西方类型音乐在创作题材上要和中华传统和民族文化结合,加强体现中国风格韵味、中华审美趣味、中华文化精神、中华审美追求的优秀音乐作品创作;加速音乐传播渠道的整合和利用,让汹涌的音乐新流量改变我们的文化未来。

  金钟奖奖项压缩含金量更高

  两年一届的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今年又逢赛季。经过九届锤炼,金钟奖评奖领域不断拓宽,评审机制更加科学,受众面不断扩展,成为中国音乐的权威奖项、社会公认的知名品牌。10月21日至30日,首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民乐(二胡、弹拨)比赛在江苏南京、无锡同时举行。其中,弹拨类乐器扬琴、中阮、柳琴、三弦首次纳入金钟奖比赛,这也历史性地实现了民乐项目上的“全覆盖” 。11月18日至24日,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组、民族组) 、小提琴和手风琴四项赛事经过复赛、半决赛、决赛的紧张赛程,在广州揭晓各个奖项,其中的手风琴比赛也是首次纳入金钟奖比赛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是在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艺术大赛,奖数少、竞争大,社会关注度高,更要求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以及在评奖与遴选上做到严守规则、严明纪律。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奖项压缩而含金量增加,这样的变化不仅对于选手来讲竞争更为激烈,对评委的评分来讲也比较困难。最终能够进入决赛的都是以综合实力取胜,在专业性上更是优中选优。

  国家出台利好政策繁荣音乐产业

  音乐产业因其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渗透力强,在文化产业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发展,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现代音乐产业体系还不完备、原创能力不强、音乐企业规模不大、高素质人才缺乏、版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加快音乐产业转型为重点,以培育音乐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兴文化业态为依托,以聚集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音乐产业要素为动力,不断完善产业功能,大力推动民族原创音乐作品的生产和出版,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音乐企业。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打通音乐创作、录制、出版、复制、发行、进出口、版权交易、演出、教育培训、音乐衍生产品等纵向产业链,连接音乐与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网络、硬件播放设备、乐器生产等横向产业链,基本形成上下游相互呼应、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音乐产业综合体系。推出一批经典性音乐作品,催生一批创新型音乐企业,造就一批重量级音乐人才。到“十三五”期末,整个音乐产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

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现场  张大勇  摄

  奏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最强音

  在中国音乐歌曲宝库中,抗战歌曲非常具有代表性,凝聚了人民的智慧,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在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潮中,音乐界唱响了最强音,他们用全方位、多角度的艺术构思为听众勾勒出一部部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生生不息的历史长卷。

  9月1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出版集团人民音乐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历史的回声” ——抗战歌曲音乐会在京举行。音乐会上,十余位老中青三代歌唱家与多个合唱团为首都各界听众献上《松花江上》 《救亡进行曲》 《铁蹄下的歌女》 《长城谣》 《嘉陵江上》 《梅娘曲》 《五月的鲜花》《歌八百壮士》 《保卫黄河》等20余首在鲜血中诞生、在炮火中唱响的抗战歌曲。音乐会演出曲目全部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抗战歌选》 。 《抗战歌选》收录了1931年至1945年间创作的364首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抗战歌曲集。8月26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音乐会上重演了两部经典名作——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 《黄河大合唱》两位权威诠释者——88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郭淑珍任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 92岁高龄的严良堃担任艺术指导,两位音乐家不仅悉心指导演出的年轻学子,还以真切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登台演出,值得喝彩。

  歌剧《白毛女》延安首演70年薪火相传

  《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在新形势下复排歌剧《白毛女》并进行广泛传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月6日起,由文化部主办的歌剧《白毛女》 (舞台剧)全国巡演活动在延安启动,之后赴山西、河北、广东、湖南、上海、浙江、山东、吉林巡演, 12月15日回到北京。此次歌剧《白毛女》复排,原作者贺敬之亲自为剧本把关。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王昆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彭丽媛担任艺术指导。为达到传承经典剧目、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白毛女》起用了新一代的青年演员。“喜儿”的A、 B角分别由雷佳、蒋宁担任,“大春”的A、 B角分别由张英席、毋攀担任。高鹏饰演“杨白劳” 、钱治国饰演“赵大叔” 、武猛饰演“黄世仁” 、常通饰演“穆仁智” 。从以王昆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白毛女” ,以郭兰英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白毛女” ,到以彭丽媛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白毛女” ,再到以雷佳等为代表的第四代“白毛女” ,“薪火相传”的含义也在这一次复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丝路”巡演、 《丝路粤韵》唱响“一带一路”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建设新丝绸之路已成为沿线各国政府以及民众的共识。而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目标——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文化在这一战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第一支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号召的国有艺术团体,中国爱乐乐团通过为期18天的“2015丝绸之路巡演” ,用音乐的语言重新架构起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桥梁。此次行程覆盖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上的五个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这其中包括了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杜尚别、塔吉克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伊朗首都德黑兰与希腊首都雅典等。而作为此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中国爱乐乐团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办的两场音乐会,这不仅是伊朗有史以来迎来的第一支来自中国的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更成为伊朗近年来所接待的最高规格的国外交响乐团,其政治与文化意义不言而喻。此次“丝绸之路”巡演还创下许多个类似的“第一次” 。对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三国来说,也同样从未迎来过如此规格与阵容的中国艺术团体造访。正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才得以将中国交响音乐的“最强音”带到这些全新的地区,帮助这些在文化交流上相对闭塞的国家能够有机会了解到古典音乐,更得以感受到中国最顶级交响乐团的精湛技艺。

  9月5日,大型民族交响套曲《丝路粤韵》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并拉开全国巡演的序幕。 《丝路粤韵》是广东精心打造的一部优秀民族管弦乐力作,由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音乐会以套曲形式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巧妙发挥民族乐器的性格特色,充分表现大编制乐队的宏大气势,浓缩了岭南民族民俗音乐文化及海洋异域文化的多种音乐元素,既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全面展示了岭南民乐交响化创作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