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歌舞团打造首部原创舞剧
《仓央嘉措》:从心底搅起一池水
栏目:探班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喇嘛,也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及政治人物。今年,中央民族歌舞团将这个传奇人物搬上舞台,作为首部原创大戏,舞剧《仓央嘉措》将于12月27日至29日登陆北京民族剧院。

  日前,剧组开放媒体探班,分别展演了第一幕、第三幕和第四幕的片段。第一幕的片段中,展现了少年仓央嘉措和母亲及藏族聚居区人民生活劳作的场景打阿嘎,群舞演员们拿着劳作工具,通过队形和歌声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少年仓央嘉措和母亲的一段双人舞,则表现出两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第三幕,青年仓央嘉措已进入布达拉宫,在每天单调的念经生活中,内心孤独忧伤,因为思念家乡和母亲,写下诗作:“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会远走高飞,到理塘转转就回……”一段西藏囊玛舞更衬托出主人公的孤独。到第四幕,青年仓央嘉措终于走出了布达拉宫,行走在拉萨的街头,身边的藏族人民在转经筒、磕长头,他享受着灿烂的阳光,感受到了自由。

  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 《仓央嘉措》导演丁伟表示,该剧主要讲述了仓央嘉措内心的三种爱:对家乡的爱、对母亲的爱和对恋人的爱,表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内心以及他背后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看了很多资料后发现,他是一个让我们很着迷的人。 ”丁伟对记者说,“在西藏历史上,真正的文学作品,除了《格萨尔王》 ,就是仓央嘉措的诗。跟西藏的朋友聊天时会发现,他们都对仓央嘉措的诗引以为傲。 ”创作这部舞剧,丁伟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吃不好、睡不着” 。“做这个戏的过程非常坎坷,决定创作之初只是觉得他的诗很好、很动人,当排到一定程度后,真正深入这个人的内心时,我们心生崇敬。 ”他说,“在那样的环境中,他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那么特殊的一个身份,他敢从布达拉宫走出来,追求自己想过的平凡生活。历史上他最后离开了布达拉宫,也是因为爱情。 ”创作过程中,丁伟也经常跟年轻演员们说:“我们现在的人,是不敢这样去爱的,首先考虑的都是房子、金钱、工资,但仓央嘉措为了爱情和粗茶淡饭的日子,抛弃了功名利禄。 ”

  整部舞剧中,有三个演员分别饰演仓央嘉措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探班当日, 14岁的孟子鉴和20岁的黄琛迪到场。创作初期,两人都随剧组进入藏族聚居区采风。孟子鉴面对媒体的采访有点紧张,但还是完整讲述了自己的采风经历:“那里的孩子很天真朴实,笑容很灿烂真诚,他们很愿意合影,也会把他们知道的西藏的风俗告诉我。 ”黄琛迪目前是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大专班的学生,用丁伟的话说,找到这个合适的演员过程“很费劲” ,他选择饰演青年仓央嘉措演员的标准是:“希望他的眼睛很明亮很干净,体型要瘦削,要有很好的舞蹈功底和很投入的感情” 。在甘肃的拉卜楞寺采风时,黄琛迪主动提出,自己要留下来,在寺庙里住一段时间。“在拉卜楞寺里,我跟一个师傅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天,他吃什么,我吃什么,他做什么,我做什么。晚上他会做功课,写一些经文,虽然我看不懂听不懂,也盘坐在他身边,听他虔诚念经文。 ”他向记者回忆采风经历:“那些大大小小的寺庙,我走遍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转经筒我都抚摸过,用一颗虔诚的心看待那些神圣的地方。 ”

  “艺术是要在生活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也不知道300年前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也不需要表现得太实,我们之所以选择做舞剧,就是因为舞蹈很浪漫,很空灵,可以让你去想象。 ”丁伟对记者说,“第三幕青年仓央嘉措的那段独舞,他是拖着身上的布跳的,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但你在这个地方看到时,却不会觉得突兀,这块布是他心情的延续,他连绵不断的忧伤、他的爱情,全在这块布上。 ”

  当青年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独舞时,由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演员扎西顿珠演唱的他的诗歌《洁白的仙鹤》作为背景音乐响起。这首诗由作曲家李沧桑谱曲。“我要求歌手演唱的时候不要加入很多东西,只是很纯真地唱出来,而且速度要很慢,心要很平静,完全放下来。从这个人物的内心出发,去体会他的体会。 ”作为该剧的作曲,李沧桑表示,这部舞剧的音乐创作,自己以简洁动人为主,不累赘、不张扬,内敛、圆润,但是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就像从心底搅起一池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