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命题、独角戏、年龄分级——
《木又寸》:挑战儿童剧的新高度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独角戏《木又寸》剧照

  “树要有腿有多好噻!树要有腿有多好噻! ” 6月20日端午节,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舞台上,一棵树曲折起伏的命运牵动着小朋友的心,而这句被台上唯一的演员几次重复的台词也不断地提醒若有所思的孩子和家长。这正是中国儿艺小剧场今年重磅推出的新作——独角戏《木又寸》的动人情节。这部剧是剧院艺术史上首次尝试独角戏的艺术形式,也是第一次对观剧年龄进行划分的儿童剧。

  “木又寸”:探讨生命的哲学命题

  “木、又、寸”这既不是个词组,又不是一个句子,似乎也没有一个特别指向的奇怪组合,究竟意欲何为?细心琢磨转而会发现,这是“树”字拆分的三个字。

  果然,舞台上,纯真可爱的一棵小银杏树原本在森林里与众树相伴、与小动物们亲密接触快乐成长。然而因为美丽,一夜之间她被移植到了城市。一路颠簸之后,她所经历的是与之生长的寂静森林全然不同的以人为核心的全新世界。置身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的她,不仅再难听到蝉鸣鸟叫,也在亲历工业化社会以及城市化进程中自己与同伴们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挤压,甚至目睹生离死别。“这部剧之所以取名为‘木、又、寸’ ,正暗示着这棵小树在故事里不断经历的分离:与家乡分离、与伙伴分离、与朋友分离、与自己分离。在她的每一次迁徙和分离中,我们慢慢发现,熟悉的身边世界在一点点发生变化,这正是成长所带来的变化。 ”中国儿艺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冯俐说。

  这样深刻地对人类中心主义问责意味、探讨生命哲学命题的编剧似乎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于儿童剧的传统认知。这样的预期是否走得过远?冯俐道出了自己的创作初衷甚至“野心” :“这样的创作可能首先缘于我对童话的理解。直到今天,我最喜欢的童话依然是《海的女儿》和《快乐王子》 。这两个童话都不是轻松愉悦的,但它们让人动心、会有崇高感。这两个故事让我觉得童话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睡前故事、一段美好,它应该给孩子心里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是爱,是奉献,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柔。 ”

  除了对于童话的如是理解,冯俐坦言自己从小到大一直相信一切事物都会有痛感,有喜怒哀乐。“大概在30年前我看过一篇至今仍在我心里的散文《树若有腿也会跑》 。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世间万物都有了匪夷所思的改变,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可能某种意义上是我们人类的出现让世界万物都有感受痛苦的机会,树想逃,鸟想逃,河流遭遇改造。可能这种想法心里一直有,所以很多听到看到的故事都会在心里汇总、沉积了大约二三十年。一次我在森林公园散步,两个多小时时间里,我觉得来自四面八方的树木在一起和我讲述,我好像被树附体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创作。 ”

  冯俐告诉记者, 《木又寸》不仅仅是环保题材,不仅仅是写大自然,它写的是生命,自然的和我们人类的生命,是命运,自然的和我们人类的命运,人类和自然命运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关照。“写这个戏的野心是想在孩子心中重重地触摸一下。这一下不是平常儿童剧甜甜的、淡淡的,有点重口味,力度有点强,孩子可能会有点不适,有点伤心,但希望每个看过这个戏的孩子都能记一生,一生学会善待这个世界上一些有生命的东西! ”冯俐说。

  独角戏:看一人一十二变

  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要求“热闹”通常是儿童剧的一个很大特点,而舞台上只有一人的独角戏岂非与之背道而驰?中国儿艺又为何要知难而上?

  时而是一株小小银杏树,时而是一位柳树大姐,时而是健壮的青年,时而又变成嗷嗷待哺的婴儿……演出中观众亲眼见证了曾荣获“梅花奖”“金狮奖”等多项国家大奖的中国儿艺优秀青年演员唐妍一人12变,角色转换流畅自然惟妙惟肖的神奇本领。不仅如此,这位“独角”一会拿起画笔让一棵树、一座山、一条河在舞台布景上现身,一会指尖在琴键上跳舞,让或凄美或灵动的旋律推进剧情感染演出现场。剧中她还将舞台拓展到了观众席,与大家一起感受生命、友情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情。

  “我一直觉得小剧场首先具有的是探索性,这个‘小’就和短片的‘短’一样,它不是指时长,也不是指内容,而是一种宣言,一种口号。 ”该剧导演、曾执导过《小布头奇遇记》 《三个和尚》等作品的中国儿艺优秀青年导演毛尔南如是介绍。毛尔南表示,截至2011年5月,在中国还查不到儿童剧独角戏相关资料,而在同年的一次法国戏剧节之旅他却见到了许多优秀的独角戏。但即便如今已经有过两次独角戏创作尝试的他,面对编剧期望用难度极大的独角戏完成创作这一巨大挑战也一度犹豫甚至拒绝。而让他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除了剧本让他“动心” ,更因为对于舞台艺术的信心:“虽然在欧洲有一段时间独角戏是没落的,但随着人们对舞台越来越丰富繁杂的呈现,人们也许更希望看到演员那种真切、质朴、纯粹的表演,独角戏正是回归到舞台的核心上的艺术样式。 ”

  年龄分级:既是为观众负责,也是为艺术负责

  记者从现场观众来看, 《木又寸》观众群体的年龄都大于传统小剧场儿童剧,这恰恰是该剧另外一个特别之处。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告诉记者,从这部剧开始,剧院将尝试儿童剧演出剧目的年龄分级, 《木又寸》建议6岁以上儿童观看。不同年龄段孩子心智发育的差异,也会带来理解力的差异,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创作是我们的责任。分级既是为观众负责,也是为艺术负责。

  “多年来人们都认为,从低幼一直到18岁都可以叫青少年戏剧或儿童戏剧,但是我们这些年演出更多的是面对低幼,然而还有十三四岁直至十八岁那么多年龄群体,都应该放在儿童剧欣赏主体范围之内。儿童剧不能总停留在低幼的水平,以至让儿童剧变成了‘幼稚’的代名词。无论是题材、表达方式还是艺术样式,儿童剧创作都应有各种形式。正如《木又寸》 ,儿童剧能不能用独角戏这样的戏剧样式向孩子去讲一棵树的生命历程?从而折射整个自然环境甚至人类生存状态并有一些哲学意味?中国文化需要这样的挑战,中国儿艺也有这个责任和使命培养孩子更多的欣赏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