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漫观,让动画告别就业“红牌”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就业红牌专业排行榜上,动漫专业次次上榜,而且居高不下。 ”面对舆论环境中讨论热烈的“动画专业就业难”这一话题,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黄心渊并不灰心,而是积极地展望动漫学子的未来——因为只要以大动漫观去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动画专业学生就业不再局限于影视动画制作行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像计算机系学生一样充分融入其他行业、产业就业,动画就业将不再“红牌” 。

  10月31日,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第十四届动画学院奖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在“中国动画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上,与会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科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相关的老师畅所欲言,分享动画人才培养心得。

  这次论坛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三校动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碰头会” ,是对两年前教育部、文化部推动建立的“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首届实验班培养情况的一次总结。首届实验班有21名大学生,从三校新生中各选拔7名,在“三校一体、四年一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动漫人才培养机制下进行深入学习。

  “游学”教育  平衡“三度”

  “动画专业发展太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即使有成绩的院校,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产业发展的对接。现在还不能说哪些改革是成功的。实验班的第一届学生今年9月才刚上大三,总结成绩,还为时过早。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更多地谈到实验班的学生选拔和存在的问题。“实验班的组建,由于是二次选拔,我们在面试时非常看重学生对动画的热爱程度。因为非智力因素,能影响到学生在动画行业走多久。另外,如何平衡教学的厚度、深度和宽度,也就是人文的厚度、专业的深度和产业意识的培养,这也是一个关键。 ”但对于这样的“游学教育” ,参与的老师和业界人士都非常重视,以拳拳之心孵化动漫人才的好苗子。学生们既能受到全艺术的熏染,又能将发展方向与产业需求相衔接。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在低年级密集的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能打消掉起初的焦虑。每个学生都被灌输“你首先是个艺术家”这样的观念,美术课不再只是临摹,或者去思考身体与自然的关系等艺术问题,或者需要对名画做不同视点的重新设计。学生还需要做视觉日记,去体会和了解创意从何而来以及创意的流程。“有真情实感是最重要的,画得好坏没有关系。 ”甄巍说。

  差异化办专业  回归理性

  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工科背景出身的黄心渊告诉在场老师,办动画专业,要考虑行业、地域、学校、教师、生源特点,找准优势与特色,差异化定位。

  当动画插上影视的翅膀,它很绚烂地飞翔在观众眼前,但实际上,动画不止于影视制作,而国内动画人才的就业困局就在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向只是影视动画制作。那里,容量很小。“做得再好,一年也只有约6 %的票房可以分享。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说,他认为中国动画发展不理性的高峰已经过去,应该回归理性了。

  谈到差异化办学,黄心渊很有发言权,因为他曾经让北京林业大学的动画突围而出,在中国动画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当时,我们把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景观动画,往建筑行业输送人才。而且,利用信息学院的优势,发展交互的数字艺术,所以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成绩突出。 ”他以为,大动漫观可以给中国的动画教育注入生机,“动漫实际上就是为经济生活服务的” 。动漫、动画,在如今的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 QQ表情、 Flash,工业应用如自然地理数据重建、科学教育的可视化等等。动画教育应该是艺术、人文和科技三结合——艺术为法,人文为体,科技为用。

  “动漫创作和制作可以标准化或者工程化吗? ”黄心渊带领学生研究了这个问题,结论是:创作,特别是高端创作一定是个性化的;中低端,特别是低端制作一定是可以总结出规律并按标准化或者工程化方式生产的;通过技术进步可以把创作人员解放出来。“在未来,游戏一定会电影化,因为技术已经可以让游戏的图像质量达到电影的标准。游戏爱好者累了,不想玩游戏了,就可以观看不同结局的电影。 ”动画也成为其他行业拓展就业的一个选择,如动画配音师会成为新的职业方向。

  动画就是整个电影

  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是相对分立的,不像文学系、摄影系、导演系、美术系等等会联合制作毕业作品。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学生自己就是编剧、导演、美术等等。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展望,电影今后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动画就是整个电影。

  动画,就是整个电影?这样的提法,或许不太准确,但这其中涵盖了从事动画教育多年的老师的期许。李剑平认为,国内动画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核心就是人才问题。北京电影学院目前的招生,增加动漫策划,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写作能力。事实证明,文化课好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没有有利的证据表明,擅长美术的学生比不擅长美术的学生在动画行业能够走得更远。

  銮腾星光CEO张帆对动画人才的短板深有体会。“像水晶石教育、完美动力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主要是单一工种学习,好比螺丝钉。他们多是高中毕业后继续学习动画制作,对审美没有什么概念。而我们需要的人才,要有宏观性,要有好的艺术感受力。 ”在这样的想法的驱动下,銮腾星光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搭建了一个动画人才培养平台——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培训中心,将学院式教学和工业模块化教育相结合,遵循“CAMPS”理念,也就是重视创意策划、艺术修养、项目管理、项目实践和专业技能五个方面的培养。而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作学后评估,输送到有需求的企业中去。

  重视顶层设计  回归动画本体

  “动画教育的发展要领,就是顶层设计。 ”孙立军用一句话概括道,要坚持自我,认清形势,脚踏实地,创新发展。“不能盲目照搬美国的教育,美国的开放式教育是建立在严格的学分制的基础上。我们的大学教育,四年一般都能毕业。所以,动画学院一二年级的学生培养要可操作性强,重技能,作业要精准。毕竟,学生进入动画行业,要先从最基本的画线、建模做起。三四年级,再完整学习动画制作流程以及商业制片规律,更多地了解风格和什么样的风格更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把动画专业的学生按照美术类学生培养,他们必须学会合作。在大四的时候,就要注重个性化、想象力和创意能力的培养,这时技法就退居其次。 ”

  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动画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减弱,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孙立军提出解决之道——回归动画本体,在一二年级,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信念教学。他倡导“入学黄金周” ,并开玩笑地说:“入学,一定要给学生传递正面的信息,杜绝老师散播悲观言论。‘一见钟情’是非常重要的。 ”在兴趣之上,再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做工作坊、实验室、成立联盟,跨媒体、跨区域合作。 “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孙立军认为,任何一个学科背景的学生,都可能成为动画领域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