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求异 价值求同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研究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召开,专家认为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应——

故事求异 价值求同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研究成果发布暨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全体在职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30余位专家与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的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的进展情况。在2013年完成了阶段性成果《大电影的拓展——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全书近40余万字,由《中国电影市场竞争的现状及外国电影竞争力的启示》 《国际化转型与内容生产策略、海外市场受众心理》 《大电影、业态转型与中国电影海外竞争》 《中国电影海外市场投融资与推广模式》 《华语电影的合作与融合》 《中国电影海外市场政策及国家战略发展》等六大部分组成,不仅详尽分析了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而且提出许多针对性的对策。随后,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电影“走出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化参照替代经济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上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结合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丁亚平认为,电影中文化价值的传播,某种意义上远比海外市场经济指标重要。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进一步指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要提供新的参照,他说:“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在东南亚,在阿拉伯世界,还是很欢迎的,尤其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电影更应超越商业片、艺术片的分野,要站在文化层面上论高低。讨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应该聚焦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哪些文化要素能够转型,具有国际输出效应,而这也应该作为中国电影海外输出的参照。 ”

  用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中国故事,传达中国价值观,这是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一个目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周靖波指出,中国电影近几十年来也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最早中国电影导演想在国外获奖,取得各种国际奖项,用西方人的视角,用西方人愿意看到的方式去拍中国。这在当时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但现在我们应该用人类历史的视角取代西方视角,德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德国电影在对外输出时很注重他们的政治和历史。“对于重大历史主题,我们不要刻意向西方展示中国的那种苦难,我们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而不是在玩味我们的苦难。 ”他说。

  视点转化为从世界看中国

  一说起电影对外输出,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想着国外观众需要什么,或者是喜欢什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卫星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强调,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把中国与世界从整体统一的角度来看,可能效果更好。他说:“我国电影的对外传播有四个渠道:第一种,竞赛渠道,即参加国际电影节;第二种,以设奖的方式传播,由我们的政府组团,搞中国电影展,以这样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交流方式展示中国电影;第三种,影院市场;第四种,主要是电影频道在承担的媒体传播。用媒体传播中国电影,一种是电影频道在北美、法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整频道落地,我们自己来运营,播的所有的片子都是国产片,当地以付费的方式来收看,用户数有几万户;另一种方式是我们给对方提供节目,对方给我们一些广告时间,从去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抓了一个‘1052工程’ ,效果比较明显。所谓1052工程,即中非影视合作工程,旨在译制10部电视剧、 52部电视电影、 5部动画片、 4部纪录片供非洲国家主流媒体播出。此外,戛纳电影节连续5年举办中国电影之夜,影响越来越大。从这些传播实践来看,在文化视差存在的情况之下,不要刻意强调宣传的立场,落实到电影上,即故事求异,价值求同,形式求异,主题求同,传播效果可能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