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一位女作家、一群人和一个时代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涤非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黄金时代》剧照

  萧红的故事,近几年已经两度被搬上大银幕。包括2012年霍建起执导的《萧红》 ,以及正在院线上映的《黄金时代》 。并且,两片均由名导演挂帅,名演员主演,幕后班底强大,皆为引人瞩目的艺术电影。

  在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中,有几个颇为突出的亮点,值得我们关注。

  其一,叙述中的多重视点。与普通影片的直线演绎不同, 《黄金时代》有大量的所谓片中人物的视角。片头,萧红(汤唯饰)本人面对观众,用寥寥数语介绍自己的短暂人生,然后女主人公的故事正式开始。之后,伴随着剧情的进展以及时空的转换,大量的剧中人物,有时其身份还分为青年时代或者老年时代,都会对萧红的某段经历,做出见证、评论或者纠正错误。

  这种简短而有效的插入,既可以增强历史感、真实感,也可以让观众以一种客观而冷静的角度,观察萧红短暂而丰富的一生。比如,对于萧红如何从老家逃出,其与萧军分手的确切原因等等,都借真实人物之口,明确告知观众已不可考,甚至可能成为永远的谜团。而在某些细节方面,几位真实人物的回忆,还会产生矛盾、冲突,甚至南辕北辙,也都被影片如实保留下来,而不是猜测或者揣度。

  于是,这些不断出现的视点,一方面联接起一个个不同的叙事板块,另一方面,也在提醒着我们,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因此,影片并没有将一些现成的意见或思想直接传达给观众,而是希望他们做出自己的思考。

  其二,传奇人生与内心世界。即便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萧红短暂的一生,也堪称具有传奇色彩。从逃婚到与萧军相逢、相爱和分手,从东北到上海、日本、武汉、西安、重庆和香港,从颠沛流离到显露文学天才,的确经历非凡。但影片的主旨,显然并不在于书写人生奇遇,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才是着墨的重点。

  最引人注目的,是萧红纯粹的情感。从逃婚开始,萧红的人生便跌宕起伏,屡经命运的考验。不过,这些不幸和苦难,并没有磨灭其内心的真诚与纯净。在十来年的岁月里,尽管风吹雨打,其为人处世的态度,却始终没有什么改变。而这一点,也正是这一人物可以打动人心的关键。

  另一个亮点,是对爱情的理想主义式的信念。萧红的感情之路,坎坷不平。与表哥的私奔,以失败告终;与曾经的未婚夫的同居,以被遗弃而结束;而与端木蕻良在一起的日子,则可能友情大于爱情;只有同萧军的一段感情,堪称灵与肉的结合。尽管爱情如此曲折,命运常常逆转,但萧红对纯粹爱情的信仰,却从未改变。她可以和不爱、也不讨厌的男人一起过日子,却决不能容忍与所爱的人之间产生隔膜或者裂痕。这两种鲜明的人格特点,在我们这个年代,似乎已相当罕见。

  其三,人物群像与精彩细节。除了女主人公萧红,《黄金时代》也刻画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不但有名有姓,曾经真实存在,而且都与文艺相关。为了塑造好这些人物,影片选用大批的优秀演员,如:冯绍峰、王志文、郝蕾、王千源、张译等等。而这些演员们的出色演绎,也成为了影片的一大看点。

  比如,鲁迅对文艺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丁玲的革命热情与干练的组织能力;萧军的侠气与端木蕻良的小心谨慎,都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人物之外,细节也是影片着墨的重点。比如,萧红与萧军在东北的一段生活,于穷困之中,透射出爱情的甜美与精神上的满足。一块面包或者一个小饭馆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让观众似乎也能分享到其中的幸福。

  而在与鲁迅先生相处的段落中,那种温暖而怡人的味道,也同样令人感动。从内山书店到鲁迅寓所,宾主之间,真诚坦率,亲如家人。在两代文人之间,那种薪火相传、相互激励的场景,是乱世之中罕有的佳话。类似的精彩细节,还有很多。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细节,支撑起影片宏大的叙述结构。

  从逃婚到病逝,萧红短暂的人生里,充满传奇色彩。但《黄金时代》却用平实而内敛的手法,在长达三小时的时间里,为我们呈现出一位女作家、一群人和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