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毛主席放在人民中去塑造
——评电视剧《毛泽东》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刘绍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毛泽东》剧照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湖南卫视在黄金时段同步推出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毛泽东》 。这部剧以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将毛泽东放到时代历史的情境中去塑造,以人带史,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从一个乡村少年成长为党和国家领袖,领导人民推翻专制统治,追求民族解放,建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历程,全景式地还原了近现代中国一段历史,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史诗般的品格。

  《毛泽东》成功地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塑造了领袖形象。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在建党建军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文化等方面功勋卓著,以他为题材进行影视创作,稍不注意就会走到“英雄创造历史”的老路上去。如何处理领袖与人民的关系,做到既尊重史实,又避免把领袖神化,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一部史诗剧的成败。 《毛泽东》创作之初就确定了塑造“人民领袖”的艺术定位,把领袖形象放到人民中去塑造,这一理念在创作的每个环节中都得到了贯彻。例如剧中的青少年毛泽东求知欲强、勇于任事、大胆担当,这种个性使他在一些人眼里近似于如今的“问题少年” ,是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教育帮助,让他走出韶山冲,开阔了眼界,逐步成长成熟。

  这部剧将毛泽东放在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进行叙事,集中展现他指挥若定的战略家风采、挥斥方遒的诗人气质,红花绿叶相得益彰,突出了他领袖群伦的精神气质。剧中铺陈了大量感人的细节,如他在长沙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动工人、学生开展斗争,在延安现场调解老百姓的婚恋纠纷等;同时,穿插许多场景,直接书写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支援前线,揭示人民的主体作用,展现蕴藏在人民中的巨大力量,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再现了毛泽东高超的领导智慧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这种视角选择适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产生了上佳的艺术效果。

  《毛泽东》将毛泽东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展示了领袖的真情真性。 《毛泽东》是一部带有个人传记色彩的作品,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他的家庭生活和感情世界。由于历史原因,有的人把毛泽东当神顶礼膜拜,也有人把他当圣人、完人来要求,甚至把种种不实之词强加到他头上。《毛泽东》以人为本,站在时代社会的高度,从韶山少年写起,还原了他普通农家子弟身份,将笔触深入到他的家庭和情感生活中,写他与杨开慧、贺子珍的真挚爱情,写他对弟、妹的关心爱护,写他对儿子毛岸英的严格要求和父子情深,十分贴切地挖掘出他为人夫、为人父兄的常人情感,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的真心英雄形象。在血与火交织的重大革命中,这些元素的介入,既使作品有了丰实的题材厚度、宽广的人性内容,也使作品的艺术结构和表达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这种人性人情通过他与战友同志工作、交往中的亲密无间、襟怀坦白、诙谐风趣,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呈现。毛泽东对待自己的马夫老孙的情节尤为典型。老孙跟随毛泽东多年,中央离开西柏坡时,他得知毛泽东有车坐,用不着骑马了,便悄悄请求调离,不辞而别。获悉情况后,念旧情的毛泽东在中央机关已准备好出发进城时,像个小孩子一样耍起了性子,一定要把老孙找回来,任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怎么劝就是不肯动身。进北京后,他如约请老孙坐在一起看戏,却忍不住烟瘾,不顾危险私自一人外出抽烟,在党小组生活会上受到老孙的尖锐批评。他开始似有些强词夺理地辩解,以及最后诚恳地检讨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领袖在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同时,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真性情,塑造了一个情感充沛、可亲可爱的领袖形象。

  《毛泽东》以史实为依据,艺术地展现了时代历史风貌。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是困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这方面, 《毛泽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由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地位,这部剧几乎涉及了20世纪中国所有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据统计,剧中有名有姓的出场历史人物达963人。一部电视剧要容纳、梳理这么多事件和人物关系,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为确保史实无差错,主创在权威部门的指导下,遵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原则,精益求精,对涉及的每个史实都作精细的核对、考证,顺应了当代观众渴求客观真实的审美期待,通过回到历史的情境中客观展现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力求实事求是,不争功、不诿过。同时,对陈独秀、博古、李立三等人在特定历史时段的贡献、自省和真实的工作状态也有所展示;对蒋介石等国民党代表人物,既写出了他们反共反人民的一面,也从民族国家的角度表现了他们抗日爱国的一面,没有刻意丑化、矮化。

  此外, 《毛泽东》作为一部电视剧,既忠实于历史,也积极地进行了一定的艺术虚构和想象。如重庆和谈时,民主党派人士邀请毛泽东以及国民党要员一起看戏。国民党人要看《负荆请罪》 ,民主党派想看《将相和》 ,毛泽东却出人意外地点了《大闹天宫》 。这一情节纯属虚构,却非常真实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三种力量的不同立场及选择,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生动的虚构情节在尊重大的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创造力,进行合理想象、虚构,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总之,电视剧《毛泽东》以独特的艺术表达,重新发掘了“为人民服务” 、“人民民主”等代表我们这个民族国家正能量和核心价值的思想观念,书写了那个时代中国人追求实现他们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向今天的人们讲述了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党的问题,让今天的人们更好地认识毛泽东、理解毛泽东、崇敬毛泽东。